新华网贵阳12月22日电(记者李劲峰)“村里卫生要搞好,房前屋后不堆草;家里小孩要看好,小孩玩火危险高。”一段段防火常识顺口溜,被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消防官兵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水歌”,传授给当地酷爱唱歌的水族群众,不仅让消防“水歌”唱遍水族村寨,也有效地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水族人口超过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拥有自己语言和文字的水族,民族文化独特,当地群众世代依山而居、千户连片,住在木质结构房屋内。木屋里烧火做饭的火塘常年不息和柴草堆放在屋角的生活习惯,导致火灾易发,甚至出现“火烧连营”。
当地消防部门在开展“清剿火患”行动中,针对当地大多数水族群众不懂汉语,汉话消防宣传内容效果不明显的特点,将农村防火常识顺口溜,翻译成水族群众爱唱的“水歌”。消防队员在进村巡查时,将消防“水歌”现场传授给村民,同时还把10多首消防“水歌”和“水语”版的消防宣传视频刻录成光盘,发放给各村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三都县三合镇姑挂村村民杨胜巧说,消防“水歌”容易理解,村民现在都会唱,连小孩都开始注意村寨防火,“水族人崇拜鱼,如今进出村寨的消防队员,我们都喊他们‘吉祥鱼’”。
据了解,三都县消防部门还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习惯,联合文化部门编排歌舞,创作小品,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文艺节目之中,利用民族节日、赶集日等时节公开表演,将家庭火灾预防、初期火灾自救等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水族群众,达到消除火灾隐患,提升安全意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