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建议,增加2012年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人数及立法会议席,以循序渐进方式迈向普选。但有关建议方案遭到民主派批评,认为是民主大倒退。
香港政府在昨天公布的2012年政制咨询文件中建议,2012年立法会选举新增10个议席,其中五席由地区直选产生,另外五席则由民选区议员互选产生,委任区议员无投票权。
文件还建议,负责选出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人数,由目前的800人增加至1200人;参选行政长官的提名门槛,也由目前的100名选委,按比例增加至150名选委提名。
根据香港法例,政改方案要获得通过,必须要得到立法会三分之二议员即40票赞成。目前,即使港府稳夺民主派以外的所有票源,仍要在民主派手中争取多四票,才有足够票数通过方案。
2005年12月,香港政府曾就2007年香港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及2008年香港立法会产生办法提出具体的建议改革方案,并提交立法会,争取议会通过政改建议,结果得不到香港立法会全体三分二议员支持,遭到否决。
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昨天表示,这次的新方案已注入新的民主元素,有效地扩大选民基础,增加选举的民主成分,令2012年立法会的议席有近六成是直接或间接由地区选举中产生,他希望社会可以达成共识。
他说,如果政制发展再原地踏步,难免令市民失望。
不过,许多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昨天都表明不会支持该方案。
曾参加上一届特首选举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梁家杰批评,新政改方案建议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选委会人数增至1200人,比2005年方案的1600人少,是倒退的做法。梁家杰质疑,港府是因为他上次取得足够提名成为特首候选人,所以调整人数。
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则说,这次咨询没有清晰交代2017普选行政长官及2020年普选立法会的确实时间及路线图,故不支持方案。但她补充,民主党将就方案内容展开讨论,并以党员一人一票方式,表决会否支持方案。
100多名民主派成员昨天在立法会门外集合,然后游行至政府总部抗议,要求港府2012年落实双普选。
中国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最高工作机构中联办负责人则形容,2012年政制发展咨询文件充分考虑了香港的实际情况,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增加两个选举产生办法的民主化成分、推动香港政制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中联办说,本届特区政府不处理普选模式问题,符合人大常委会决定,“中央一贯支持香港按照基本法发展政制民主,相信香港社会各界展开理性讨论,求同存异,广泛凝聚共识,就2012年两个选举产生办法作出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适当修改”。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认为,如果港府不对2017年及2020年普选作出承诺,或承诺取消委任区议员, 建议将难以在立法会通过。
他指出,港府没有再提出分阶段取消委任区议员,是民主上的倒退;但新增的五个功能界别,全部由民选区议员产生,是民主进程中一小步。
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声明,指2017年行政长官可以先由普选产生,之后立法会全体议席就可以由普选产生。
有时事评论员认为,若这次政改方案再被否决,相信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的机会微乎其微。港区人大谭惠珠也表示,假如政改方案被否决,就会变成原地踏步,2020年也将难以落实立法会普选。
不过,唐英年指出,毋须怀疑人大常委就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的决定。他强调,人大常委在2007年就普选行政长官作出严肃的决定,2012年不是预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