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离开家庭的孩子,失去孩子的家庭。即将到来的春节,对他们注定是煎熬。当多数人沉浸在过年喜庆中的时候,这样一个群体,不应被遗忘。
关注他们,并非为了渲染悲情。记录他们的心情,只是为了下一个团圆日到来时,他们不再经受煎熬。
关注他们,是想在这样特殊的日子给心灵受伤的他们些许慰藉——骨肉分离的现实暂时无法改变,让我们来分担悲伤。
关注他们,还想向他们传递信心——打拐力度在加大,社会各界在努力。孩子回家的日子,就快了!
也通过关注他们,向人民警察以及所有为让孩子早日回家而努力的人们致敬!
过年了,谁的泪在飞
身材瘦小的王可英抢上前几步,一把抱住迎面走来的女孩,眼泪随着哭声迸发出来:“妈妈没照顾好你呀!”一边哭着一边拉着女孩给在场的公安人员下跪:“谢谢你们!谢谢政府!”
这是三个月前发生在安徽省临泉县新集镇的感人一幕。王可英被拐15年的女儿宋艳红终于回到了她的怀抱,望着眼前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女儿,15年的焦灼与痛苦五味杂陈,一齐涌上心头。
母女相隔天涯15载,王可英和她的孩子是不幸的。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15载虽长,但她们终于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团圆了。她们不知道就在邻省的一个村子里,一个母亲又将以泪洗面熬过这个年了。
她叫蒲晓梅,是河南省辉县市张庄乡的村民。三年前的12月6日下午3点多,一岁零七个月的儿子张开翔和正在洗头发的蒲晓梅玩着捉迷藏,可没想到,没一会儿工夫,孩子真的被“藏”了起来。
无论见了记者还是见了公安人员,只要有人询问,她就絮叨描述着同一个场景:“那天,开始,我一叫他也会答应,我一叫‘开翔’,他就来了,在那个地方给我一露头。我拿毛巾擦头时,他就跑到门口,我说你过来别跑了,他一露头没影了。我又叫一声他咋还没有来呢。在胡同里面就找不着了。”路口,沟里、井里,红薯窖里,都找遍了,孩子丢了……
孩子丢了,蒲晓梅的幸福从此也丢了。为了找儿子,她几乎走遍了周围相邻的几个省市,其间自己还险些被拐,每想到儿子那可爱的小脸,她都痛不欲生。在给儿子的信中她写道:
儿子你在哪里,你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我啥时候都忘不了你,你现在是生是死,我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自从生你的那一天起,我就感觉我们一家人过得真幸福,可这种日子我过得没有多长时间,只叫我过了一年零七个月,又把我掉到深渊里头了。哪一天我能见上你一面,你再能喊我一声妈妈,我死了也没啥可想的了……
据报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犯罪之一,年利润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贩卖业。据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介绍,仅2008年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共有260万人口被拐卖,数量惊人,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开始蔓延,范围从内地贫困山区发展扩大到全国。与此同时,一股由政府部门主导,民间机构参与,共同防拐、打拐的合力也在逐渐增强。
受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这是一间略显局促的办公室,除了几张办公桌外,几乎都被一堆一堆的材料、文件挤满,人在其中只有插脚的空。陈士渠正在接电话,看到记者进来,点头示意,并没放下手中的电话,其他三四名警官都在忙着,办公室里的电话铃此起彼伏,他们笑一笑,就是打招呼了,寒暄几句显然是没有工夫的。记者找了把椅子坐下来等,听得出来,陈手里的电话是福建长乐打来的,一个男子要寻找丢失20年的弟弟,“今年25岁了。哦,已查出来被拐到西班牙了,哦,您慢点说,别着急。小孙,快拿笔记一下,一会与福建打拐办联系一下,既然那边已经找到了,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