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阜宁县,建设中的“山寨版世博中国馆”。网友“根李”供图(资料图)
新华网南京5月3日电 题:地方影响力靠什么来提升?——江苏省阜宁县“山寨版中国馆”雕塑事件追踪
记者 陈刚、蔡玉高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江苏省阜宁县耗资数百万元兴建“山寨版中国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经济欠发达的阜宁县为何要建“山寨版中国馆”?当地群众和有关人士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记者就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财政的钱应该花在刀刃上”
这个被网友称为“山寨版中国馆”的雕塑,位于阜宁县城南的204国道和329省道交汇处,远远看去,是一座上部为四方冠形结构的红色建筑,外形酷似上海世博中国馆。
走近一看,这一建筑约六七层楼高,顶端是标志性的四方形平台,中间为6层架空结构,下面还有四根大立柱,整体造型虽然粗糙,但在结构、色调和外形等方面与上海世博中国馆颇为相似。
与上海世博中国馆所不同的是,这一建筑下方和内部没有太多空间,并不能作为场馆使用。“世博中国馆是展馆,而这个东西是一个‘花架子’,只能看看。”当地一位姓周的长者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建筑周围堆放着各种材料,几十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这个大雕塑是春节后开工的,本来说‘五一’前要竣工,现在只完成主体部分,周边的大理石广场和附属设施还要20天才能完成。”两位在场工人告诉记者,建筑设计过程和造价他们不清楚,不过当地确实有传言说耗资数百万元。
据阜宁县规划局提供的资料,这座名为“中华情”的雕塑,高23米,基座为边长49米的正方形,雕塑所在广场征地8000平方米。根据公开的项目招标公告,雕塑上部钢结构、装修及灯光亮化工程造价约200万元,广场其余部分耗资约150万元。
40多岁的村民张海亮说,政府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做法欠妥,财政的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搞“形象工程”。
不少群众认为,政府不应该花费巨资兴建这样的“形象工程”:一是阜宁属于江苏苏北欠发达地区;二是有抄袭世博会“中国馆”之嫌;三是工程本身占用了大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