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庐山欲投资2.5亿建轨道登山缆车项目 被指破坏生态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1日 双击滚屏
    

“五老峰上架缆车,白鹿洞旁打隧道”

庐山开发新项目是否败笔?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轨道登山缆车效果图(来源:大江网)

庐山,1996年就以“世界文化景观”的名义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不过最近它新出的这个风头,好像不妙——有媒体报道称,被李白赞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胜景,将因“庐山五老峰观光缆车项目”而失去“原生态”;而且据说还要造一条“穿庐山隧道”。

当地人把这一系列工程编成了顺口溜,调侃庐山景区新一轮的开发计划:“五老峰上架缆车,白鹿洞旁打隧道,仰天坪上修别墅,十八公里倒垃圾。”

五老峰上架“世界高差第二”有轨缆车

“庐山五老峰观光缆车项目”已于今年8月21日启动,目前正在做工程勘测和公路平整,离全面动工为时不远。有媒体同行在现场看到了《规划介绍》:这条有轨登山缆车“全长3177米,高度落差961米,将是亚洲最长、世界高差第二的有轨登山缆车,整个项目预计投资2.5亿元”,修建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庐山冬季雪封时游客上下山问题”。

这让当地百姓再次“炸开了锅”。年初,“穿庐山隧道”计划披露后,对于庐山旅游究竟应当如何开发的讨论就一直火爆且持续至今。隧道项目据说出现在九江市规划局《2010—2012年中心城区政府投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计划(意见稿)》中,全称为“105国道拓宽及穿庐山隧道”,初步规划为“东起环庐山公路,经白鹿洞书院南侧西至杭瑞高速与昌九高速的交通枢纽,全长17.86公里,其中隧道长6.86公里”,工程直接投资14.6亿元。

记者向九江建设规划局求证是否真有上述两项工程,工作人员称负责人“外出开会”,无法接受采访。不过当地论坛上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穿庐山隧道”日前已被搁置。

国内风景地开发仍停留在“最初级层面”

对于“五老峰上架缆车,白鹿洞旁打隧道”,专家直摇头,说国内风景名胜地的开发仍停留在最初级的“观光”层面,资源利用水平非常低,主事者还在指望依靠游客量增长、多卖门票谋发展。多年从事景观旅游规划的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承照说,旅游景区架设缆车也不能一概否定,“相比较而言,缆车索道比造公路环保得多,第一它没噪声,第二没有尾气排放”。但他强调:既然是“风景名胜”,就要保护好风景资源,造索道应该慎重选址,“如果影响风景,毫无疑问就不能造”。至于“穿山隧道”,吴承照认为没必要建:“旅游景区,如果游客能快速到达,也就意味着可以快速撤离,那肯定会影响游览质量。”

他分析,这一项目很有可能是按照城市规划的思路,而不是风景区的规划思路。实际上,旅游景区开发如何适度,已是老生常谈。他认为,关键是政府部门走出认识误区。风景名胜是国土的精华,开发应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搞“观光”;第二层次是“体验”,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一边游憩一边审美,“比如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就该精心设计,让游客享受绿色、舒缓身心,而不能也搞观光,大家蜂拥而至,拍一阵照片就走。”

再进一步,比如国家级风景区,就不能只重景色,而应关注“科研”——这就是第三层次的开发。吴承照说:“比如许多风景区都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可引进科研机构开发相关旅游产品。”他介绍说,在美国,很多国家公园都主动和科研机构合作,产品收益双方共享;而在澳大利亚,考拉养殖园、飞禽研究所等都是游客喜爱的景点。

不过很可惜,国内风景区不仅很少走出大山找科研机构合作,甚至会将找上门的人拒之门外。“当地政府部门的眼睛就盯着景区门票收入。以这样狭窄的事业和思路,过度开发也就不足为奇了。”(记者 徐维欣)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重庆官方称将督促取消高校户口农转城考核机制
下一篇:告别“唯GDP”时代 政绩“指挥棒”挥出新方向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财政厅]财政宏观调控艺术日臻成熟 
[时政要闻]中美物价对比哪里生活更便宜 
[时政要闻]作协主席铁凝:积极看待“鲁奖”争议 
[时政要闻]教育部出“十招”治理择校乱收费
[时政要闻]坚持走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
[时政要闻]上海世博局就中国馆为何未获奖等问题答
[时政要闻]探秘香港廉政公署: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
[时政要闻]梅永红任济宁市委副书记 原在科技部任职
[时政要闻]厅官空降地市当公安局长:重典治乱打破地
[时政要闻]如何遏制老百姓最痛恨的三类腐败 
[时政要闻]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时政要闻]时评:胡总书记“干货”说促各级干部“
[时政要闻]从“十二五”规划建议看中国方位:结构调
[时政要闻]告别“唯GDP”时代 政绩“指挥棒”挥出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