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逐步显现。最近,国务院部署了十项扩大内需措施,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十分突出和明显,但也出现了经济运行下行的态势,为此,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精神,省政府提出“要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保企业、促就业作为当前最大的实事抓紧抓好”,确保全省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报今起将推出“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加快发展 青海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我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青海新闻网讯 11月17日,省财政厅通报了2008年我省财政运行情况:预计今年我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135亿元左右,增长22.7%,全省总财力将达到420亿元。明年新增财力进一步向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和社会管理等为重点社会建设倾斜,并从六个方面为全省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前10个月,我省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从今年7月起全省财政收入增幅从35%逐月下滑到10月的25.7%,基本上每月下滑3个百分点,每月减收3亿元至4亿元,但总体来看,经过财政部门积极协调税费征管部门强化征管、及时调整税收政策,我省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大大好于全国。到10月底,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9亿元,同比增长25.7%。支出方面,全省一般预算支出为243.1亿元,同比增长29.8%,民生等相关支出稳定增长,政策性补贴支出全部落实到位。
虽然明年我省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但受外贸减少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依然明显,外贸、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收入方面,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但增幅放缓也决定了财政收入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局面将不复存在,尤其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财政收入;支出方面,扩大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深化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都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增加基建投资配套支出;扩大信用平台规模,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财政需相应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需增加补贴困难群体支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在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减收的同时,还要相应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作者:何敏 倪晓颖)
☆相关链接☆
11月12日,省长宋秀岩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
——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保企业、促就业作为当前最大的实事抓紧抓好,根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原则,注意抓住国家政策和省情实际的结合点,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近远结合,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和投资工作。争取今年就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资金支持,同时为明年、后年得到国家政策的资金支持做好准备。
——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能开工的建设项目要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受低温影响不能施工的也要抓紧订购设备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用好国家紧急启动的投资项目。
——认真谋划好明后年要上的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尽快排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办成一批群众期盼、有利于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实事。
青海省财政下拨扶持资 6千万为企业增“马力”
订单减少、利润空间压缩,这段时间,不少企业的日子过得不轻松。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为企业寻找机会。昨日,省财政厅通报,截至目前,我省下达6040万扶持资金,为企业注入活力。并通过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扶持资金将用于增加项目前期费,着力推进我省重点工业项目和财源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工业运行调节资金,支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增强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给予资金扶持,鼓励企业扩大市场营销。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暂缓征收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重点企业的所得税;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加快发展;清理规范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松绑”。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省政府已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工业运行调节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者:倪晓颖 何敏)
针对明年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明年我省财政将——六记重拳促发展
“重拳”之一:十二项长效机制
构建向“三农”倾斜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推进自主创新、稳定企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推进村卫生室正常运转、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机制,构建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补机制,构建支持农牧区特困户危房改造的财政扶持机制,构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重拳”之二:做大财政“蛋糕”
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抓好收入,尤其是要竭力抓好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争取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位,不断做大财力总量。
“重拳”之三: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投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
“重拳”之四:加强和改善民生
继续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进一步向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和社会管理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着力支持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上,更要体现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上。
“重拳”之五:支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积极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的建立,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和要求,从财政政策投入上积极跟进,确保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污水处理、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到位。
“重拳”之六:大钱大用小钱小用
当好管家,大钱大用不吝惜,小钱小用不浪费。规范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转变理财观念,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解决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