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提示]新华网是广大网民知天下事、评天下事的平台。新华网时政部推出“网民论政”栏目,汇集广大网民对当前时政领域的热点事件、人物、现象的经典看法,供大家分享。
(2010年11月12日 总第412期)
———————————————————————————————————

合力。(资料图片)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七年受贿1575次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2002年中秋至2009年春节,先后1575次收受142人给予的人民币1276万元、欧元8000元、美元8000元,创下了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7年之内,1575次受贿,平均下来大约是“三天两收”。惊叹之余更意识到,这“1575笔贿款”像一只伸出的小黑手,为我们刨出了“反腐难”的病根。
剖析“1575笔贿款”,直指一个“发现难”。以概率来看,李书记疯狂收受了1575次贿赂才暴露,连千分之一的“发现概率”都不到。这个“发现难”从根本上决定着“反腐难”。继续深入看,还有一个“突围难”。“1575笔贿款”,涉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局长共142人,假如李书记的下属之中哪怕有一个“不可靠”,李书记就无法创下“1575笔”的纪录。 >>详细
一科级干部6年受贿273次 手中监督验收权成摇钱树
[网民声音]
新华网友“梁科”:“小官大贪”值得警惕,绝不能轻视基层的“蚁穴”。只有对腐败现象从上至下的坚决清除,才能够有力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新华网友“云蒙飞瀑”:有的干部错误认为认为只要大家利益均沾,就不算贪污,又能够笼络人心,民意测验得高分,降低受查处风险。从个人腐败到集体腐败,面临反腐败斗争的这一新问题,在加大腐败窝案危害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加大查处力度,积极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
新华网友“青青之草原”:再一次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权力监控,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权力不分大小,职务不论高低,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必须有完善的监督,只要有职务行使,就必须有相应的牵制。
新华网友“邓海建”:防腐反贪要靠严丝合缝的权力构架与铜墙铁壁的监管体系。如果一把手的权力不是那么“通天”,如果权力作为都曝晒在阳光底下,公权执掌者又何至于时刻游走在诱惑与风险的边缘?
新华网友“助廉”: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必须把防治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