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ECFA即将签署,两岸的协商合作,让国际市场重新评价台湾价值。台股因此有上涨的动力,陆资来台也将带来新钱潮。在2010到
2012年这三年,将是台湾题材最有价值的三年。台湾应即时把握,并思考两岸热潮过后,台湾自己的发展模式。
从春天等到冬天,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可望在近期完成签署,两岸的金融交流将进入新阶段。虽然后续还有许多实质问题待协商,但对200多万名已经长期在大陆经商或生活的台湾人,以及台湾民众和金融机构,未来在人民币通汇、存款、贷款,以及投资、就业等方面,都会带来更多的便利。
宝来投信总经理刘宗圣形容说,MOU是养牛,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是开牧场,最后的目的就是让两岸都可以喝到牛奶。
由于两岸积极的协商合作,让国际市场重新评价台湾的价值。台股因此有上涨的动力,开放政策也会为台湾带来很多新投资机会,以及陆资钱潮。
2010~2012 台湾黄金三年
东方汇理银行董事总经理王伯鑫指出,现在是台湾极好的机会。去年他安排大陆的私募基金来台,大陆方面对于投资台湾的案子很有兴趣。他预估,陆资来台在2010年到2012年是黄金三年,这是台湾题材最有价值的三年,应好好掌握。
日前来台访问的香港博威资本主席衣锡群就指出,大陆的国企对台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兴趣投资,包括IT、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太阳能和电子书等类股。
对台湾民众来说,除股市上涨的好处外,未来两岸通汇更便利,投资大陆的工具更多,也有更多赴大陆就业的机会。
两岸通汇是未来台湾和大陆的银行业务合作重点。目前两岸的地下通汇非常活跃,大致上没有太大困难,但未来有正常的通汇管道,安全性相对更高。目前人民币和台币都不是国际货币,必须透过美元换汇。台湾人寿董事长朱炳昱预测,未来三到五年两岸货币就有可能实现直接兑换。
两岸资本与人才大汇流
两岸金融MOU签定后,对台湾民众的投资理财也会产生影响。为大陆多家银行作培训的祺缙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彦指出,预期未来台湾人用现金或其它方式持有人民币的情形会愈来愈多。就算自己或家人没在大陆工作,但持有目前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是不错的投资选择。未来大陆市场的投资信息也会更加透明,台湾人可望有更多机会和投资工具
可投资大陆股市。
日前来台访问的中国银河证券副董事长胡长生就表示,未来两岸金融MOU签定后,他希望争取两岸的股价指数授权,引进宝来证券的台湾50指数到大陆挂牌,同时把大陆的沪深300ETF申请到台湾挂牌,方便两岸的投资人。
胡长生也很看好台湾的人才,他表示,台湾的优势就在管理、人才和国际化的经验,而且台湾人也懂得中国文化。之前银河证券就请宝来证券赴大陆协助人才培训。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副局长孙才仁也表示,两岸合作的重点应锁定在人才、创新能力方面。尤其大陆目前缺少金融、证券人才,国有企业也很缺乏风险管理的人才。只要一家国企聘雇5个台湾风控的人才,那合作的空间就大得不得了,目前最急需的就是开放。
陆银、台银将竞争客户
对台商来说,未来在大陆可以多个台资银行作倚靠,贷款融资会更便利。陈志彦指出,担保品合作也是未来两岸银行可以合作的市场。
企业借款需要担保品,台资企业在大陆往往借不到钱,主要原因是许多台商的担保品不在大陆。
未来可由台湾的合作银行出具担保给大陆的银行,担保客户有借款能力,让大陆的银行放款给台商。只要台湾的银行掌握好风险评估,大陆的银行也会愿意放款,可解决许多台商借不到钱的问题。
虽然两岸金融开放有许多好处,台湾金融业有更大的空间可逐鹿大陆市场,但未来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更大。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金融业到大陆开拓市场,数年内都还难以获利。
以通汇来说,新华财经副总裁陈松兴就指出,未来大陆银行可来台设分行后,两岸通汇大家都会跑去中资银行办理。因为大陆银行的据点多,像五家国有银行在中国的分支行就有一万多个点,可是台资银行在大陆能设的据点有限,当然是到中资银行汇款更方便。
陈志彦也认为,台湾地方小,例如中国的银行进台湾,只要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三个大城市设分支机构就好了,基本上就能服务到7、8成客户;而台湾金融机构进大陆,由于地方太大,就算台湾的银行过去设办事处、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能服务的台湾客户还是很有限。
所以,未来不是只有台湾金融机构会抢台商客户,大陆金融机构也会抢台湾客户。更何况许多台商在过去1、20年间,已经习惯跟中国当地银行往来了。陈志彦认为,台湾的金融机构不要预期MOU、ECFA一签,就会获得很大的市场,生意也很容易做,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比较好的方式是两岸合作,运用大陆银行通路较广的优势,做到比较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