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行政回归压力增大 西部一开发区遭遇方向之困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4日 双击滚屏
      土地瓶颈来临 行政回归压力增大

  一个西部开发区遭遇方向之困

  是继续走开发区模式,还是成为一个行政区?当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第17个年头之后,遭遇方向之困。

  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困惑极具代表性。方向之困也是我国52家国家级开发区当下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自1984年我国建立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批准了52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对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开发区以占全国万分之零点五左右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3.55%的GDP。仅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GDP超过6000亿元,相当于当时上海市的经济规模。就像地处西部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的16.4%,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占全市的23%,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极”。

  但最近几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陷入“洼地”。

  遭遇土地瓶颈

  开发区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土地不够用。

  土地的紧缺,也让开发区人反思。“由于乌鲁木齐深处内陆,过去因发展心切,积极招商引资。只要有资金投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给开发区添砖加瓦,就急于成型,在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发展上要求并不高。”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宋金刚说。

  17年间,这个开发区的驻区企业达到2000余家,而其中不乏产能落后、效益低下的企业。正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和要求不高的门槛,使土地快速告罄。没有土地,等于折了开发区腾飞的翅膀。

  开发区未来发展的路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

  开发区想出各种招数突围。“无地招商”——在已经入驻的企业上下功夫,深度挖掘这些企业的潜力,使它们增加投入或增资扩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腾笼换鸟”——将一些效益不好,不符合开发区现在发展战略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偿后请出去,用腾出的土地来吸引效益比更高、更符合发展规则的企业入驻;“兵地融合”——开发区与兵团农十二师联手,实现了两种不同体制的融合,将共同开发土地。

  虽然这些办法对开发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并非战略选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瓶颈问题,还得另寻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只能是体制的创新”,开发区(头屯河区)区委书记魏毅说,“区政合一”应该是解决开发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中间路线可否走得通

  有人质疑,中间路线在现在的体制惯性之下,能否行得通?黄勇说,“区政合一”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和探索,虽然困难重重,但他认为这种介乎于两者之间的道路是存在的。

  他承认,难度要比想象的大很多。表面看是管理形式的磨合与碰撞,实际是开发区和行政区两种不同文化的冲撞。

  两区干部第一次在一起开会,就出现了相互“看不懂”的情况。原开发区的干部对文件中所提的“双基”、“双拥”、“计生”等情况不熟悉;而原头屯河区这边的干部则对“招商”、“扩区”、“综保区”、“综合配套改革”、“签约”等概念非常陌生。

  双方的不同,在磨合中不断展现,也使得合并后的双方工作人员多有不适。

  在现开发区领导看来,这些不同之处也正说明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要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舍去各自在体制上的痼疾,就可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

  黄勇介绍说,开发区区域边界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开发区管理机构除了要管理服务城市居民,还要管理外来人口以及社会治安等。这就需要开发区在经济开发的同时,肩负起土地执法、社会保障、农民补偿、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等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

  过去,开发区遇到诸如教育、医疗、治安等问题,只好求助附近的行政区帮助协调解决,社会管理成本较大。由于当时的开发区是按大部制设计,一个部门对市里十几个部门,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性事务,仅有600多名正式干部难以招架。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日益成为开发区亟须解决的“短板”。

  而开发区的“短板”,却正好是目前头屯河区的长项,新区有着完善的干部队伍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但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高效管理等方面,头屯河区却非常羡慕开发区。灵活的政策、专业的队伍、高效的体制,这一切都是行政区所欠缺的。

  开发区(头屯河区)一位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认为,开发区引进、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是我国设立开发区的初衷之一。而在现行体制下,地方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开发区与周边地区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无法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态势和机制。

     

  “拔河”与“划船”效应的角力

  一个目标的提出看似很简单,但在执行和贯彻中却会面对现实的困惑。

  “介乎于开发区和行政区之间的模式”,这其中谁向谁多靠近一点?以谁为主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影响新区的着力点和走向。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开发区领导明确了“介乎于”的准确概念,即新区在体制、机制、理念、办事效率等方面向开发区方向走,走一条“管委会主导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他们眼中,开发区的体制是一种企业化管理,更接近现代管理模式,比行政区管理程序更清晰、更具活力。同时他们也认为,传统体制的巨大惯性不是一两天可以扭转的。现在就如同是一场“拔河”比赛,两种体制在角力。

  按魏毅的说法,大家要像“划船”,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而不要像“拨河”。

  头屯河区很多职工离家较远,为照顾职工单位常常是提前发班车;而开发区在效能方面要求高,没人提前下班早退。在开发区周六都不休息,因为被服务的企业不休息;而头屯区则是按国家规定正常休息。在头屯河区批一个文件按正常程序有时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但在开发区的效能大厅,也许只需要一上午或是一两天。开发区对员工办公桌上的摆放都有严格要求;而在头屯河区这方面却更人性化一些。在考核指标和要求上,头屯河区多是注重出勤率;而开发区则侧重效能和效率……

  两种体制的“拔河”角力无处不在,谁能影响到谁?谁的拉力更强?这考验着新区所有的人。

  如何改变工作作风,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能,正成为开发区新领导班子面对的首要问题。

  黄勇说,在这场“拔河”中,也许开发区的体制优势会被同化、淹没,回到过去的体制中去。

  令人们欣慰的是,两区合并后所表现出的状态是积极的。仅仅7个月的时间,开发区(头屯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3家,预计今年园区企业可实现增加值达156亿元以上。区格局以及新经济平台的搭建,使开发区充满活力。

  有专家称,从宏观层面规划开发区新时期新定位,包括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定位和管理模式定位等已经刻不容缓。(傅翔龙 记者 刘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
下一篇:评论称干部选任应把德放在首位 淡泊名利心存敬畏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重要通知]关于确定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重点工业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进口大豆占据国内7成市场 食用油产业面
[经济动态]铁路负债高达2万亿 铁道部向国家求援80
[经济动态]强生致癌门引双重标准质疑 药监局已开展
[经济动态]人参产业遭遇稀土之惑 产量占世界70%产
[经济动态]蒋洁敏任中石油董事长 三大油企完成董事
[经济动态]国土部新圈定13矿种远景区 潜在资源量增
[经济动态]不锈钢炊具新标准将出炉 放宽尺度存争议
[经济动态]钢铁业十二五规划本周发布 产品升级列首
[时政要闻]教授为何不愿教“甲骨文达人”
[时政要闻]张庆黎:大学生村官要老实学扎实干端正行
[时政要闻]不孝公务员折射干部“心病” 职务安全感
[时政要闻]广电总局局长撰文阐述提高先进文化影响
[时政要闻]国土部官员谈征地纠纷:现有补偿安置制
[时政要闻]温州市政府:群体性的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已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