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实提高农民工待遇,让他们共享改革成果,企业的凝聚力就会更强大 新华社 发
黄奇帆接受采访时称:“民工荒”将推动沿海和内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春节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引起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称,“民工荒”有利于推进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性收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农民工代表)则称,农民工待遇不提高,怎不会闹“民工荒”?
3月8日,北京国谊宾馆重庆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午餐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出现“民工荒”的积极意义大,有利于推进转型升级和缩小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企稳向好的态势,5年前首次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春节后又再次出现。对此,黄奇帆认为,“民工荒”的到来意义重大,怕就怕没有“民工荒”。他说,前年底开始,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沿海地区农民工返乡,这让政府揪心不已。
“1个工作3个人去抢,然后工人工资被压缩得很低好呢?还是有3个工作岗位,只有两个农民工好呢?显然是有工作比没工作好。”黄奇帆说,“民工荒”来了,企业老板就得想办法如何用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环境等来留住工人。
黄奇帆认为,一方面,“民工荒”对于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工人工资性收入、养老医疗保险等会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等有关问题的解决;第三,还有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
黄奇帆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很迫切,“民工荒”对推动沿海和内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带来积极影响。(记者 胡顺涛 聂飞 袁秦)
新闻链接
“民工荒”背后五大原因
“民工荒”现象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引起?背后有哪些深层次问题?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昨日作了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