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今天才正式领取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香港已牵起新一轮的高锟热潮;而代替他发表得奖者演说的太太黄美芸则透露,高锟得奖是梦想成真。
高锟已偕同妻子及子女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准备亲自上台领奖。由于他患上老人痴呆症,所以,过往一贯由得奖者亲自演说的重任,昨日就交由太太负责。
演词由黄美芸亲自点题:“Sand from centuries past; Send future voices fast”,三名曾与高锟共事的中大学者协助撰写,讲述高锟在研究及寻找玻璃材料制造光纤的过程与困难。
历时近一小时的演讲,只有小部分篇幅提及高锟的个人生活,而大部分都是回顾了光纤理论的基础和对世界的影响,内容主要节录自高锟的自传及论文。
黄美芸的演讲以广东话当开场白:“各位朋友,你好!”令在中文大学透过互联网看现场直播的300多名师生,为之雀跃,因为广东话首次出现在诺贝尔得奖者演说中。
其后演说以英语进行。黄美芸说,上世纪60年代她对高锟当时经常醉心于研究,每日迟迟不回家,曾感到“very annoyed”(十分气恼),当时她还戏言:“你将来要得诺贝尔奖吗?”谁知竟然梦想成真。
高锟当时曾劝她不要生气,因为他所做的研究,将会震惊全球。黄美芸强调,为高锟获奖感到自豪。她形容丈夫的研究工作,成就了一场革命。
不过,高锟的研究之路不是一帆风顺,最初更一度不受重视。黄美芸说,在迟疑不决多年之后,贝尔实验室最终于1969年加入行列,创立了光纤研究项目。
黄美芸说:“1972年,他们终于停止了在空心光波管上的研究,他们的毫米波研究项目亦在1975年终止。”
她指出,没有光纤,互联网革命便不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而且,她也是当日透过光纤,与高锟接获来自瑞典的通知,得悉获得诺贝尔奖,三分钟后即陆续收到来自四方八面的祝贺。
演讲未段,大会播出了高锟一段简短说话,高锟表示:“光纤是最好的,没有东西能代替。”
在黄美芸演讲期间,高锟及一对子女都在台下认真聆听,高锟更不时展示笑容。
参与撰写讲词的中大副校长杨纲凯表示,高锟致力追求高学术成就,他获得诺贝尔奖,将可激励学生钻研科学。 他又称,遗憾的是,若高锟在患病前获奖就可以有更佳的演词。
事实上,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承认,该奖颁给高锟是太迟;此外,黄美芸透露,高锟将获得的70万美元奖金,部分可能用作购买新药医病,而且也要向美国政府纳税;至于奖牌,就交给中大保存,供港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