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春成绘(人民图片)
【读者热议】
文风,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与感情。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写文章、讲话就会带着真情实感,就能够或力求切中要害与实质。
禹振华
有些官员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的话,因为他们“以人为本”,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
王子明
改进文风,要从告别“秘书代笔”开始。领导干部写文章,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点子。改进文风,肤浅还是深刻,刻板还是洒脱,让领导干部自己的笔头“说了算”。
何解
当记者多年,参加大大小小会议无数,听过很多领导讲话。有的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有的拿着秘书准备好的稿子一念到底,有的空话套话连篇,听众转身就忘,有的盛气凌人让人反感。
也有一些领导的讲话让人印象深刻、听之难忘。济南市委书记焉荣竹就是其中一位。他讲话,干部爱听,有真知灼见,不时引来掌声阵阵;群众爱听,没有空话套话,句句说到心里去;记者爱听,妙语连珠,可圈可点可用,令文字生辉,报道生色。他有些话,口口相传,个别竟成了顺口溜和“名言”,经常被济南的干部群众转述和引用。
我发现,领导干部讲话想要受欢迎,一是会讲话,二是讲真话。
会讲话,不一定要讲漂亮话。记者认识一位曾当过共青团干部的区长,自夸说他早已练就讲话的硬功夫,大会小会,从来不怵;讲一上午,意犹难尽。他以为会讲话就是能说会道,说漂亮话。我却担忧,不知他占用大家那么多时间,有多少话真正讲到了点子上。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写过一篇短文,批评一些干部不会说话,具体表现为“离了稿子不会说,交流性的话不会说,举例说明不会说”。这位区长,就是文中所批评的一类,“就像一个人去浇花,却哗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面,还自鸣得意”。
对一些谨小慎微、总怕说错的干部来说,会讲话是基本要求,讲真话则是高要求。会讲话需要能力,见出智慧;讲真话则需要勇气,见出境界。讲真话,是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体现。一个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干部,讲不出真话;一个没有高远境界、宽阔胸怀的人,不敢讲真话。记者曾接到某地群众反映政府强制拆迁的事,打电话询问该县一位领导,他打着官腔说:“我们这里拆迁非常顺利,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这样睁着眼说假话、说瞎话的干部多了,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设想,以此次改进文风为契机,领导干部都会讲话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记者不禁想起焉荣竹一年前的谈话,他说:“对个别干部来说,不是不善于讲,而是不善于听;讲起来不困难,听起来困难。”既会讲,又会听;既改文风,又改作风,这不是每个干部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