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选择地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们也像优秀的同龄人那样,懂得自己努力进取。我们继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家族企业的责任。”
自去年以来,被称为“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们伴随着质疑进入了公众视野。“不求上进”、“追求享受”、“炫富”等标签一时间似乎成了“富二代”的同义词。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茵的一句“不要歧视富二代”将公众的视线再一次拉到“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学生记者近日走访了数所高校,走近大学生“富二代”,发现他们在人前的光鲜背后,却有不被人理解的压力和无奈。
“我们有被父母规划好的人生”
就读于北京一所高校的王鑫外表很普通,说话也很低调,只是不经意间抬手露出的劳力士手表暴露了他的“富二代”身份。王鑫的父亲是家族企业继承人,总资产大约有6000万元,母亲则在一家公司当销售总监。
对于社会给“富二代”贴的众多标签,王鑫表示并不认同。在王鑫看来,“富二代”有太多的苦衷:
“大家对我们的评说,不劳而获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讲得通,但不思进取就太冤枉了。我3岁的时候就被老妈拖去上英语课、钢琴课,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快乐童年。
“上学以后我一直都很辛苦,我家家教很严,成绩要好,修养要好,还要跟着爸妈去各种场合应酬,深夜回家来赶作业。我并不觉得自己因为家里很怎么怎么样就轻松。相反,我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比如说现在,我不仅要学好自己专业的课程,还要研究贸易、商务方面的东西。因为我已经帮我爸打理很多事情了,今天下午没课,别人都在打游戏、睡觉、跟女朋友玩,可是我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回公司看文件。”
不只王鑫,南京理工大学的刘欢欢对“富二代”的苦衷同样深有感触。
“从小爸妈就跟我说,自己喜不喜欢很次要,那是自私的想法,重要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他们觉得我去爸爸那里做事最好了,我也没什么办法啊。就算有别的想做的事,也只能往后放放再说了,而且我早就习惯这样了。”
王鑫的父亲希望王鑫今后能够接管自己的企业。对于这种安排,王鑫感到无能为力,同时还透露出对普通人的羡慕。
“我很多时候也很羡慕身边的一些普通同学,总感觉他们的感情很铁,跟我却像隔了点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都很有动力。但我的路早就已经设计好了。”
“富二代”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从教育一直延续到事业。
“我要去英国读书,什么专业家里早就定好了,没什么喜欢不喜欢,我读什么专业都一样。而且我以后干什么家里早定下了,从小就学这个学那个,其实没什么是为了我自己。”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大学的李薇开着一辆红色宝马来接受记者采访,她一下车,那一身名牌衣服,立刻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是人们脑海中标准的富家小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