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审计署日前公布了其“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告知公众经费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这是迄今为止中央单位中公布“三公经费”最详细的部门。正当公众被笼统的“三公”经费搞得一头雾水,因一些部门的扭捏作态愤懑不平之时,审计署晒出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三公”支出清单,让舆论感到很振奋。审计署的公开,以一种标准的姿势完成了公开“三公”支出的第一阶段任务,从而给其他部委的相关工作树立了标杆。然而,公开并非万事大吉,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公开三公经费的最终目的是管住政府花钱的手,打造廉洁高效政府,要达此目的,需要“自下而上”的民众围观和舆论压力,但更需要“自上而下”的监督和监管,
审计署公布“最详细三公” 原来也可以这样“晒账本”

图表:审计署公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 新华社记者 肖潇 编制
审计署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687.06万
《审计署“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反映了审计署(含署本级、18个派出机构和7个直属事业单位,下同)所有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审计署公布“最详细三公” 去年养公车5.4万/辆
昨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29.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用5.41万元。
在公布的各项数据中,审计署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央单位中公布“三公经费”最详细的部门。
力挺审计署为“三公”公开树起新标杆

“三公经费”该晒啥样账本 学习审计署好榜样
昨天,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简明的三行表格和千字左右的说明,让普通人很容易就算出了以下数据:去年一年,审计署因公出国花费617万元,平均每人次近1.68万元;车辆运行费1114.65万元,平均每辆车5.41万元……
在已经公布“三公经费”的8个部门中,这是内容最详细易懂的一份,于是,公众态度迅速跟上:“审计署养车每辆5.41万元,短评:比我贵。” “应该说是最透明的‘三公’公布,相对还满意。”
“三公”公开越详细越符合百姓期待
审计署带头以详细的数据公开“三公经费”,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尽管审计署公开的明细表可能还有这样那样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能与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只要这样认真、负责、细致公开的部门多了,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才能更加接近国务院的要求,更加贴近百姓的期待。
审计署“三公”公开,还真有个样子
作为国家财政的“看门狗”,审计署毕竟是审计署。显然,在三公支出公开上,审计署带了一个好头,做了一个积极的表率,同时也给其他中央部门赠送了一只大大的“鸭梨”。不知道那些没赶在审计署前面公开三公支出的中央部门,会否感到一丝后悔:既然审计署已经做了新标杆,公布了每辆车的维护费用、每个出国人员的费用,其他部门如果还想随便拿个笼统数据忽悠大众,难免会招来“板砖”。这样看来,拖拖拉拉不肯上前并不是好事。
审计署给公开“三公”树标杆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去年“三公”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29.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用5.41万元。令人满意的是,其2010年“三公”决算数据很详实,纳税人的钱的去向比较明晰。
审计署就公开"三公"明细表开了好头
“三公”公开能否向审计署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