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认为: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是一个时代道德失范最严重的现象。如果作为现代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结构被破坏,则必然会造成公民信心的丧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时道德的公理显的苍白无力。当一个年幼的生命遭受摧残、当一个人的良知遭受践踏、当一个人的公平正义遭受剥夺等等这些,谁会为人性的缺失感到悲哀?谁又该为道德的放逐而买单?因此,如何恪守道德,就是千百年来大家一直在寻找着答案的一个问题,每个人的道德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强求,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恪守这个社会所公认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2011道德之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学者谈“道德滑坡”:大多数人都明白是非但守不住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特别是在每次社会转型之时,往往都要经历一番“道德的阵痛”。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曾经发生过的“从纯朴的道德高峰上跌落下来”;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又一次的道德滑落,都使人体会到了这一点。处于19世纪中期的马克思感慨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当前我国各界人士对于各种非道德现象的高度义愤,表现出的这种对于非道德现象的“零容忍”,正是出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而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也正是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采取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步骤。
夺命大桥的道德空心
地下代孕 畸形产业触及道德底线
学生砍杀父母血案频发呼吁社会道德回归
江苏南通禁公务员看黄片:道德底线应高于百姓
中国网事:网民围观“失控姐”包装者的道德底线
深圳市委书记谈公务员打父母:是社会道德问题缩影
李启红自称“好品质多” 专家:知廉明耻是道德底线
坚守"道德底线"从身边事做起:中国人为何不敢扶老人

沉思中国社会道德现状:是“滑坡”还是“爬坡”?
近段时间来,人们对当下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颇多忧虑。从举国关注的“小悦悦事件”,到医院误把活人当死婴的新闻,再到不断发生的路人扶老被讹事件,无不提醒人们,国人的道德水准似乎江河日下。尽管笼统地说国人道德堕落了恐怕有失公允,但无论如何,人们的焦虑和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当今社会无论是公德、私德、官德、职业道德,出现了普遍性的滑坡。中国人的道德人心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社会如何重建道德?
今天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明白基本的是非,但他守不住,因此很不安,在这种时候,一旦参加某个公共问题或媒体热点现象的讨论,就本能地偏向那些能减轻自己这不安的歪理。药家鑫案中他的一些同学的言论,就是例子。药家鑫案中有一种声音“假如是我,我也会这样干”,这种声音现在似乎比较流行。比如说,“我要是女人,也会当小三”。它背后有这样的逻辑:这是社会逼的,所以,不要问我有什么责任。但这样说话和行动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也会作为“社会”影响别人。
2011,“道德风暴”席卷中国
三堂会诊开出道德问题“处方”
道德无关财富 救人无关保时捷
真情正义仍是当今社会道德的真谛
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反思 学者称不宜夸大道德失范
炽爱 善行 坚守——点击2011社会道德事件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