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华访谈特别制作党史知识大讲堂系列节目。5月9日,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曹普教授做客新华网,与新华网友交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的有关问题。在谈到真理标准大讨论时,曹普表示,其历史意义在于不仅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还开启了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先河。。

2011年5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专家解读红色春秋”系列访谈在新华网进行,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曹普做客新华网演播室。图为曹普谈“两个凡是”。新华网 陈竞超 摄
[主持人]在今天来看,这场真理标准的讨论所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呢?
[曹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冲破了“两个凡是”、“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解放思想后,应该说改革开放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要有一些新的路子、新的方针、新的政策,这样的一些东西才能逐步提出来。在当时来说它的意义就是打破了“精神枷锁”,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为什么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革之后,到1978年我们才能再谈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思想大解放。
第二个意义就是这场讨论应该说是开启了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因为在这之后不断地又有大大小小的思想解放,这个先河应该说就是这场大讨论。所以说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想这个影响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还会起到长远的作用。
伴随着思想解放,人们的头脑也开始活跃起来。有些地方就率先开始了改革的尝试。比如说在农村,万里顶住很多的压力,进行了农村的改革;在四川等地进行了企业改革,比如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改革的尝试。所以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都起来了,特别是农村改革的势头更猛一些。
在这期间还召开了一次国务院务虚会,1978年7到9月,务什么虚呢?就是怎么样加快现代化建设,怎么样把我们的发展搞得更快一些。务虚了两个多月,得出了大家经过讨论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子,集中起来就是改革开放。这次会议是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们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集中讨论改革开放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持者是李先念,华国锋是经常来参加旁听这个会议的。会议结束后,李先念副总理做了一个总结讲话。他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的规模、它变化的激烈和剧烈可能不亚于我们过去所领导的任何其他的革命。他还说,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老框框,各种墨守成规的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他还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问题,他说,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这样比什么事情都要我们从头搞起的“爬行主义”不知道要快多少倍。改革开放的意思都出来了。
在这期间,小平同志对于工作重点转移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说揭批“四人帮”已经两年了,总要有一个底,到一定时间就要告一段落,我们要把工作转移到正常的工作轨道上去。这个“正常的工作轨道”实际上就是经济工作。1978年9月,他在东北的一些讲话都反复地阐述工作重点要转移,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关于改革开放、关于工作重点的转移都开始有所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