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融资难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湛江市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停产或关闭。日前,市政协副主席杨标率领市政协中小企业发展专题调研组前往制糖、家电、饲料、纺织、水产、房地产等六大产业28家企业调研,为企业打破融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金融危机冲击中小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国家货币政策、贷款利率调整、人民币升值、国际性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等外贸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个别甚至出现了停产或关闭。
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市共有583家企业注销,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2.6%。今年一季度,全市30家不同行业的重点中小企业,26家产值下降,其中有8家企业产值降幅达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近一成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关停企业主要有羽绒制品、木制品加工、制鞋、废旧材料回收等行业企业;亏损严重、半停产或面临关闭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家电、陶瓷、水产品加工、珍珠加工等行业企业。
湛江市的家电行业,全行业企业800多家,电饭煲年产6000万只,2008年产值137亿元,销售收入仅有82亿元,产品库存增加,利润低,不少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全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市场需求不足,传统产业市场大幅萎缩,特别是出口市场面临较大困难。
据湛江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9467万美元,同比下降14.1%,其中出口23262万美元,同比下降26.6%。
融资卡住企业发展咽喉
"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从事饲料业的陈先生表示,大多中小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厂房多数是租赁的,自身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
"很多中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运用机制,导致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时,无法提供诚信记录,因而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银行界有关人士指出。
湛江市融资渠道较少,国有银行是主要贷款部门,尽管近年来冒起一批担保贷款机构,但还是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一些民间贷款机构,尽管手续简便贷款容易,但利息过高,一般企业不敢问津。目前,湛江市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银行贷款,公司发债和股权融资比例极小。
另外,银行新增贷款大部分投向了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贷款空间依然受到明显挤压。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湛江市金融机构贷款净投放66亿元,其中市政府重点项目贷款占58亿元,其它企业或私人贷款只占8亿元,中小企业从中得到的贷款明显有限。一些企业流动资金紧缺,有些项目无法如期建设,经营难以为继。
为企业抛出资金救生圈
"促进银行深化改革和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协委员呼吁,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量身定做业务融资模式,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厂商银-票通"、"出口-票通"等票据业务,构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
经济界学者建议,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坎,下放审批权限,实行高效审批机制。同时,引入有实力的专业担保公司,推行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等,在信贷规模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向中小企业倾斜。
"政府要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对积极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金融机构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经济奖励。"市政协委员建议,中小企业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载体,市财政应逐年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规模,产业振兴计划要涵盖中小企业,同时想方设法引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相应的担保公司,乃至引进外资银行,推进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平台。
"政府要鼓励优质企业上市,开辟更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途径,帮助申报企业尽快成为上市公司,为其扩展生产和经营做好服务。"湛江市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小企业要获得直接融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赢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