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地气”出自《周礼·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枳,鸜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调研往往会遭遇“被安排”“走过场”的尴尬状况,这种形式主义越来越受群众诟病,干部们应做实实在在的“接地气”调研,才能在增进感情中转变作风,才能真正掌握实情和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为经济社会发展号准脉、开对方、领好路。
新闻聚焦:山西副省长自带被褥下乡调研 两天查出11个问题

资料图片:2010年08月12日,刘维佳一行在汾河大坝侯马段察看汛情
《人民日报》摘登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下乡住村笔记”,笔记中透露,刘维佳自带被褥下乡调研,发现了农村一些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等十一个问题。面对农村工作,只有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才能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掌握当前农村工作的实情,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因此应多一些实地调研。
>>相关评论——
领导拒绝“被安排”,调研才能接到真“地气”
现在不少时候,一些领导调研往往会面对“被安排”“走过场”的尴尬状况。“只带被褥”的调研其实质就是从 实际出发,摆脱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干扰,切实加强与改善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副省长自带被褥下乡提醒干部这样了解中国
“沉下去”,贵在带着感情融入群众。作者此次下乡,最为舆论称道的就是自带被褥不带秘书、不坐专车、不要当地干部陪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交伙食费等这些细节,让人们看到了干部下乡是怎样力求“村不扰民、县不扰官”。
副省长不自带被褥下乡调研会更好
如今许多干部下乡,不愿在农村过夜,就是有嫌弃农民看不起农民的思想在作怪。这样,就无形之中拉开了干群距离。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能照搬老一套,也要与时俱进,说不定不带被褥下乡,效果会更好。
干部接“地气”执政才有“底气”

国家发改委青年干部参加“根在基层”活动时,在农村祠堂与村民座谈。资料照片
领导“接地气”关键在于怎么“接”
“接地气”说白了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行事。“接地气”,关键在“接”。“地气”是个客观存在,不接触大地活力之气,就不能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和力量。>>>详细
领导干部既要“架天线”也要“接地气”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握上情与摸准下情都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不可偏废。如果说“架天线”是为了了解上情、把握上情,那么,“接地气”则是为了了解下情、摸准下情。所谓“接地气”,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走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了解实情、汲取智慧、听取意见、改进工作。>>>详细
新形势呼唤官员
“接地气”
党政和民众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原本上下通达之气,被一股歪风邪气阻断了,地气全被扼杀了,急需“接地气”。官场盛行“接地气”,是新形势的呼唤,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是建设民主、廉洁、高效政治的必然之象。>>>详细
“接地气”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要“接地气” ,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