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块挡道楼板的处置,成了南通市民热议的话题。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
7月24日中午,一辆外地卡车从南通市区交通要道口经过时,意外坠落一块楼板。
记者在南通市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提供的一张编号为07240263的交办单上看到,当日12时47分,“12345”值班人员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在市区长江南路五山公寓路口西侧快车道上,有一整块楼板横在马路上,存在明显事故隐患,请有关部门迅速到现场处置。
在核实准确方位的基础上,“热线”紧急“派单”到城管部门,但城管回应称“整块楼板不好处理,城建部门应该可以处理”。于是,“派单”电话打到城建热线。城建热线一位戴姓值班干部反馈:按职责此事属于城管。第三次电话通知城管后,一位姓王的先生称因没有器械将楼板抬起,还是应该由城建部门处理。6轮互推后,“皮球”被踢给了环卫部门,该部门一位姓金的班长回复,环卫只能清理路面小型抛洒物,由于该楼板体积较大属于路面障碍物,已超出他们可清理的范围。
这样的“皮球”一踢就是4天。到28日,楼板还躺在路上无人问津。无奈之下,“热线”的第8个电话打给了公安110。公安迅速回复:民警已及时设立了警示标志,并正在处理。随后把楼板从路面移到了绿化带内,但如需彻底清障,需要其它部门配合。
“处理这件事情的经过,让我们筋疲力尽。”一位“热线”工作人员说,“我们实在不知怎么向市民解释。”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部门没有一家口头上不高度“重视”的,而且,还把这种“重视”体现到“行动”上。公安部门提供的现场监控录像显示:在4天“热线”交办过程中,有关部门也曾派人实地“察看”。然而,镜头中相关单位“领导”仅仅是在事发现场东瞧瞧、西望望,指指点点,然后什么表示也没有就走了。如此这般,先后有三拨人马来过。
28日下午,该市信访局和政府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不放心,专门赶到现场看办理结果发现,被公安移到绿化带内的楼板已被搬走。经打听得知,绿化带中的楼板原来还是附近一女店主自掏腰包请人搬走的。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热心市民说,这部门、那单位,来了好几拨,东指指,西点点,就是不动手。我一想,算了,自己出点钱请人帮个忙,以免不知情的人脚下不注意撞上去。
8月5日,南通市信访局主持“关于一块楼板处置过程”情况通报会,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相关部门不仅不检讨,反而拿出政府赋予的职责权限文件“振振有词”表白责不在己。
“掀开‘楼板’,暴露的是一些‘衙门’对待老百姓冷漠的心。”南通市信访局副局长徐晨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道理、那道理,关键就是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讲如何解决问题的道理。”徐晨介绍,随着群众来电、来信反映的涉及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部门以职责不明为借口推诿扯皮现象呈上升趋势,政府热线到了部门往往就“冷”了。
南通市民寻访团的一位女士追问说,在相关部门推三阻四中,一块楼板问题最后由热心市民解决了,难道说这职责属于市民?对比之下,“人民公仆”不感到脸发烧吗?(记者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