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追求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人们有理由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群众收入水平将再跃上新台阶。

对“民富”目标的追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深方能叶茂。没有“国强”,“民富”将失去根基,而没有“民富”,“国强”也将徒有虚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愈发凸显: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过大……这些问题提醒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民富”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正是在这一新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追求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将“蛋糕”继续做大;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公平。而后者较于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因此,此次全会特别提出,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作为未来五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举措。这些目标追求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不仅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还亟须转变唯GDP论的政绩观:在确立科学政绩观的同时,确立民生政绩观,把民富程度作为衡量地方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因为,只有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国强民富的美好愿景。(半月谈网/记者 褚晓亮)
缩小收入差距:警示和机遇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热门话题。
“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 ……五花八门的帖子背后,因为存在网友杜撰臆想的可能,多少显得有些娱乐化,但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
从年初到现在,决策层多次提到国内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从舆论关注的焦点来看,无论是促使国家统计局三次回应的“5.4万亿元灰色收入”推算,还是引发广泛争议的“8.17亿中产阶级”报告,其指向也还是收入差距。
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财富“蛋糕”明显做大,但如何“切蛋糕”的问题随之凸显。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包括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等。社会各阶层收入悬殊的警示逐渐凸现,但专家同时认为,缩小这一“鸿沟”的机遇也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