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城晚报 胡强俊 画
纠结的教师节礼物
教师节定在9月10日,原本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气氛。但现在一些地方的教师节却变成了让家长和老师都很为难的“送礼节”,原本唤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日子,却让许多家长生出了对教师的不满。
一些专家认为,教师节送礼,污染了教育这方净土,污染了教师和孩子的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对此,全社会都有必要深刻反思,从根本上刹住送礼“收买”老师的不正之风。
教师节变成“送礼节”?
“该不该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别的家长送,就自己不送,老师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看法?”“送的话,该送什么礼物?”每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些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纠结在心的困惑。
济南一家事业单位朱晓灿的儿子今年3月刚上幼儿园,已经给老师送过两次礼,最近又预备下蛋糕卡,准备教师节时给老师送出去。三次开销共1500元,“过年还得送,一年光给老师送礼,至少要2000元吧。” >>>点击详细
教师节=送礼节?
教师节来临,给老师送礼的话题再成社会热点。有人甚至直言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
对教师节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但如果焦点只集中在送礼上,不免让人遗憾。
尊师重教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逢年过节特别是教师节来临,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地送上些小礼物,表达对教师悉心培养、辛勤工作的感谢,是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但如果所送物品价值过高,甚至是大量金钱,而且夹杂着想获得教师额外照顾和吃“偏碗饭”的目的,就超出了正常人情交往的界限。不仅会玷污纯洁的师生关系,还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现在的教师一方面要接受严格的考核管理,为提高升学率而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家长们的期待厚望,压力不小,担子不轻。虽然近年来教师待遇总体改善,但和巨大付出相比,仍不算高。同时,极个别教师的不端失范行为通过媒体报道被放大,导致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受损,对教师群体的误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对教师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尊重更显宝贵。

师生们一起妆点爱心承诺树,喜迎教师节。
我们该如何过教师节
还有几天就到教师节了,究竟给不给老师送礼?不少家长都在为此纠结。媒体就“教师节送礼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家长表示曾给老师送过礼。调查中还发现,送礼首选是送购物卡,有些有钱的家长,甚至直接给教师送汽车。(据《扬子晚报》)
在这样一种风气中,家长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其纠结在于,别的家长都送了,如果自己不送,则孩子将来受到歧视怎么办?老师的地位则相对主动,但也不是没有纠结;而孩子们则是“游戏”当中的最大受害者,他们通过耳濡目染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素质、能力、成绩等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关系、金钱。
看起来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的“游戏”,其实是一个“三输”的结局:家长们陷入烦恼,平添了负担;教师们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孩子则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埋下了隐患。 >>>点击详细

教师节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
“理解和尊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教师节来临之际,给老师送礼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有网友在做如何给老师送礼的调查,更有人直言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
对教师节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体现了尊师重教正日益深入人心,但如果焦点只集中在送礼上则不免让人遗憾。我们不排除个别教师在学生送礼问题上存在不正确认识,可广大教师想要的不是学生和学长的礼物,而是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尊师重教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逢年过节特别是教师节来临,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地送上些小礼物,表达对教师悉心培养、辛勤工作的感谢,既是一种真诚的慰问答谢,也是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但如果所送物品价值过高,甚至是大量金钱,而且夹杂着想获得教师额外照顾和吃“偏碗饭”的目的,无疑就超出了正常人情交往的界限。这不仅会玷污纯洁的师生关系,还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客观而言,现在的教师一方面要接受严格的考核管理,为提高升学率而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家长们的期待厚望,压力不小,担子不轻。虽然近年来教师待遇总体改善,但和巨大付出相比仍不算高。同时,由于关注度高,极个别教师的不端失范行为通过媒体报道被放大,导致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受损,对教师群体的误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对教师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尊重更显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