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15”火灾事故牵动人心。在为亡者哀悼、为伤者祈福的同时,很多人尤其是家住高层的人,非常关注如何在逃生时避免烧伤;发生烧伤时,应该怎么办。

伤者在医院接受救治。

11月21日是上海市“11·15”特大火灾发生的第七天,人们在火灾现场点起了蜡烛寄托哀思。
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栋正在进行外部修缮的28层公寓燃起大火,火势持续长达6个小时,导致58人遇难、百余人受伤,绝大多数伤者主要是体表烧伤、骨折、吸入性损伤。
■ 群体烧伤 常伴有其他损伤
“11·15”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出动25个消防中队、百余辆消防车,可见火势之猛烈。这场火灾的伤者属于群体烧伤,是指因同一致伤原因引起10例以上烧伤或严重烧伤超过5例者。
高层建筑一般存在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等弱点,其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风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发生火灾后就像一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通道。据测定,火灾中,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火顺竖向井道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秒,整幢建筑瞬间即可成为“立体火场”。
如今,城市里高层楼盘越来越多,几乎每家都有防盗门,但很多人家中不备缓降器、安全绳、强光手电筒等逃生用品,也不熟悉逃生通道位置。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将烧伤的可能降低到最小。
群体烧伤多由突发事故引起,不仅伤员聚集,还常伴有其他损伤。如煤气、油料爆炸,可伴有爆震伤;房屋倒塌、车祸时,可伴有挤压伤;逃生时发生的各种摔伤。另外,还可造成颅脑损伤、骨折、内脏损伤、大出血等,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