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新疆考察工作,深入天山南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这是胡锦涛在阿克苏市良种场尤喀克桥格塔勒村村民亚森·吐尼亚孜家院子里,同维吾尔族、汉族乡亲亲切交谈,勉励大家共同建设团结和谐的美好家园。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支点" ——写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
任仲平
(一)2010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2010年,也是全世界在更加复杂的形势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
此前,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在全球率先走出危机冲击的阴影。其间,西部地区表现抢眼,在中国经济增长前十位中独占五席。
仅仅十年,在那美丽遥远却曾经贫穷落后的西部,发生了什么?
(二)开发西部,是近代以来许多志士仁人的梦想。90年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满怀豪情在《建国方略》里勾画了开发西部的蓝图;80年前,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雄心勃勃推出“西部计划”,尝试建设西北,但都未能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布局西部,现代工业的火种开始在西部播撒。到上世纪末,西部已形成门类齐全、颇具实力的工业体系,水、陆、空交通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在东部借改革开放东风迅速发展之时,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却越来越大。1979年到199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比东部地区低1.4个百分点。西部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5%,人口占27.5%,GDP却仅占17.3%。1999年,全国60%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全国592个贫困县,307个位于西部地区。
在即将步入新世纪之际,中国发展也面临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的现代化不可或缺,西部人民与东部人民的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三)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根据这一构想,沿海地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实现了率先发展。同时,国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了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为实现第二个大局创造了条件。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揽全局,着眼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目标,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战略大开发,在占据中国版图三分之二的西部大地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