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基层 听民声)宁夏:“乡村少年宫”免费开放 兴趣发展不再是城市孩子专利
新华网银川11月9日电(记者 曹健、任玮)“和城里一样,我们这也有少年宫了,可以学画画、舞蹈,也可以学计算机,放学放假都能过来玩。”说起家门口的“乡村少年宫”,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芦花学校学生李晓培兴奋不已。
据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农村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后,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亿元,分5年在全国建设8000所“乡村少年宫”。
芦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去年4月份,在西夏区率先成立了“乡村少年宫”。宁夏也于今年正式启动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
芦花学校校长季晓军告诉记者,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对课外活动的需求更加迫切。“城里的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而农村由于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班、兴趣班,放了学也没地方去,农忙时帮着家里干活,农闲时就在家里看电视,课外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
目前,芦花学校给老师、学生、家长发放调查表全面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并根据调查需求开设了器乐舞蹈、传统工艺、科技实践等多个科目,开辟了30多个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做到“一校两用”、“一室两用”、“一师两用”。
在利用好学校教师资源的同时,芦花学校“乡村少年宫”还聘请了社会“五老”人员、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等担任义务辅导员,以提升“乡村少年宫”的办学水平。
“乡村少年宫”还有效解决了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失学、失教、失助问题。季晓军告诉记者,学校放学早,家长若不在家,孩子出去玩怕不安全,待在家里又怕打游戏上瘾。
“现在好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学画画、舞蹈,还演小品,能学到不少东西,家长们也放心了。”季晓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