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7日电 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我国民族地区2009年经济发展亮点
记者贺占军、刘军、关桂峰
一年前,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我国广大民族地区也被卷入。但一年来,随着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和各地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经济在2009年呈现逐渐回升向好趋势,并出现诸多亮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领头羊”、第三产业精彩纷呈、民生工程遍地开花、农村市场日益活跃、特色产品出口增加……尽管在逆势中艰难增长,但其中透露出的经济发展希望和信心,令人期待。
亮点一:基础设施建设成“领头羊”
2009年,无论走进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还是踏入云南、贵州等多民族省份,吊车、挖掘机、推土机……这些用于基建的重型机械随处可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应对挑战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计划为我国基础设施薄弱的民族地区注入了“强心剂”,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在2009年开始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今年,尽管新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不利影响,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却并未停息。吐鲁番交河机场、库车机场、博乐民用机场先后开建,哈密-罗布泊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热度不减。截至11月,新疆共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5491个,总投资达238亿元。
眼下,尽管天气逐渐转冷,但内蒙古、云南等地大工程、大项目的施工热度依然不减。内蒙古全年对20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调度,确保了续建项目不停工、竣工项目不延期、新建项目早开工。其中,包钢稀土高性能磁性材料、大唐克什克腾旗40亿立方米合成天然气、中石油呼和浩特500万吨炼油扩建等12个项目先后开工,拉动着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许多计划在十多年后才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提前建设,并充当起经济逆势增长‘领头羊’的角色,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疆经济界专家如是评价此轮投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