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山东省德州市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主导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规划引导。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德州市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大力推进吨粮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制定详细规划和方案,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粮食生产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全市粮食连续7年稳定增产,2009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受到农业部表彰。
保护耕地。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形势下,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稳定总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立基本农田稳定在8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确保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确保80亿斤以上“三条底线”。二是扩大增量。抓住山东省推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把腾空的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三是提高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07年以来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建成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400万亩。
科技服务。近几年,在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德州市粮食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大幅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了农业科技的作用。一是集成推广高产技术,逐步推行统一耕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实现粮食标准化生产。二是充分发挥德州市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的优势,普及优质粮食新品种,建立和完善良种育、繁、推体系;重点推广粮食生产“双晚”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土杂肥和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每年累计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次。三是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建立技术人员包片驻点服务制度,抓好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政策扶持。粮食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04年以来,德州市累计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资金6.28亿元、良种补贴4.2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7.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3亿元。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项目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些举措,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2004年增加336.8万亩,增长31.8%。
组织保障。促进粮食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好组织保障作用。例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德州市累计投资5.8亿元实施河道治理、灌区改造、沟渠涵闸建设等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9万亩。又如,组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工程。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70万千瓦,具备了“日耕百万亩田、日收百万亩粮”的机械作业能力。同时,在领导力量上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高产创建和吨粮市创建领导小组;把粮食生产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作者为山东省德州市市长)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href;
String1 = url.substr(0,29);
//if (String1=="http://finance.people.com.cn/") document.write("");
String2 = url.substr(0,29);
if (String2=="http://fashion.people.com.cn/")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