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69.9%的人担心“高考+面试”招生模式滋生腐败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双击滚屏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漫画:李晓宜


  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公开信,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此公开信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热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243人参与;62.5%的人是“80后”,“70后”占17.9%),74.4%的人对北大教授倡议的“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表示支持,但同时,高达69.9%的人担心此举滋生腐败。

  从自主招生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再到“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北京大学近年来为高考改革进行着种种尝试和讨论,但同时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比如在调查中,就有69.9%的受访者认为,“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意味着高校拥有自由裁量权,可能更有利于权贵,滋生腐败;59.1%的人认为此建议的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有难度;58.4%的人认为此举难以监督和透明操作,不利于招生公平。

  担任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负责人的林纯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种提法虽好,但通过短短的面试时间很难发现学生的素质。“我们能提供给教授和考生的沟通机会是极其有限的,执行起来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任教多年的高中教师左秋担心,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实现“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可能产生“暗箱操作”。同时,谁来面试、面试的内容是什么、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如何才能算选出真正的人才等,都是问题。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配套措施得当,可以一试。河南省郑州市某著名高中校长告诉中国青年报:“相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高考+面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果面试环节设置得当,可以更完整地对学生进行考察,更有利于选拔有才的学生接受好的高等教育。”

  与此说法相呼应的是,在此次调查中,48.7%的人认为,北大11名教授的建议“有利于偏才怪才的发展”。

  另外,不少人认为,“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标准固然不科学,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公平,而进行自主招生、“高考+面试”之类的灵活式选拔,可能会对高考的公平性造成很大伤害,尤其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胜出。“出生在偏远农村的孩子,18岁前所有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谁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何谈综合素质培养?”一名网友留言说。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内部的一项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该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

  似乎每项有关高考改革的措施出台或提出后,都会承受好评与质疑的煎熬。那么高考改革到底该往哪儿走呢?

  调查中,38.5%的人认为“高校自行组织笔试面试、制定录取标准”最为科学;37.0%的人选择“高考分数+面试”的模式;14.2%的人选择“完全看高考成绩”。仅3.7%的人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科学,1.7%的人选择了“保送”。

  争议虽在,但高考需要改革的观点已成共识。在此次调查中,53.0%的人认为“现有的高考制度并不完善,仍需改进”。但改革的方式多样,高考究竟是应该着重保持其公平性,还是应更加注重效率呢?调查中,有59.4%的人选择了“保障公平”,同时53.7%的人还选择了“有效性(把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招进大学)”。

  不过,绝大多数受访者(83.3%)在“无论采用哪种招生方式,首先要公开透明,利于监督”这一观点上,达成了高度共识。(记者 田国垒)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火灾善后工作
下一篇:北京:公民因私可查他人户籍信息 泄露隐私将担责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发改委]关于 “改革程序性立法前期调研”征询意
[政策法规]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
[政策法规]关于进一步做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
[经济动态]二重重装50亿再融资 或为释放股权激励压
[经济动态]中国将登全球IPO榜首 今年募4300亿超香
[经济动态]洪都航空惨案调查:高管言论加信披助股
[经济动态]烟草专卖局捐款1000万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经济动态]地方争夺国家能源经济中心 煤炭大省最积
[经济动态]粮食局打击中储粮倒卖 引入多家央企以制
[经济动态]商务部谈稀土出口:明年配额会保障国际
[经济动态]与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不匹配
[经济动态]用电量增幅连续两月下降 与高耗能业增速
[经济动态]北京部分银行停发房贷 称今年信贷额度已
[经济动态]安徽亳州炒药农民三个月净赚超过一年收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