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表示,央行将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报告显示,央行将努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
报告强调,应强化中央银行救助职能,建立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必要时扩大中央银行可救助金融机构的范围,并赋予中央银行相应的监管权。
报告提醒说,当前银行业需要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既要避免盲目惜贷,也要防止盲目放贷,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报告指出,受经济周期调整等因素影响,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银行业潜在信用风险有所加大。为此,银行业要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注意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同时,继续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关注集中放贷行为的潜在风险,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
央行还将及时调整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加强境外机构管理,强化对主要国家投资风险的动态评估。此外,民间借贷也将纳入经济金融监测和宏观调控视野,以防范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向银行业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