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文化产业振兴 经济复苏再添重要引擎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7月22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通过,《规划》提出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框架性指导意见。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是促使文化产业振兴的执行性文件。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游离”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外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之快超出预料,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之大,也超出预料。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推动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推动文化产业振兴,既是满足繁荣文化市场的需要,也是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需要。

  这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逆周期性。经济萧条反而唤起更多对文化的需要。事实的确如此,在国际金融危机让国内纺织业、钢铁业等行业增长出现迟缓之际,文化产业却可谓是危机“寒流”中的一股“暖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达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文化创意产业则成为一支奇葩,成为湖南等省的支柱产业。

  其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较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这就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

  其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是挑战,更是“机遇”。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文化产业就是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中逆市兴起,日本动漫业是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迅速崛起;韩国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也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迅速发展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振兴提供了“肥沃土壤”。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从国际经验来看,这将是文化产业爆发点。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规划全文则是利用文化发展反经济周期的特点,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重要举措。

  《规划》全文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全文明确重点支持的文化领域,《规划》全文提出以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动漫等产业为重点;确定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原则及策略;降低文化产业进入门槛,《规划》提出,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其全文必将把我国文化产业的起跑线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对文化产业的振兴,无疑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上一篇:四部长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建文化国家队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我国继续对聚氯乙烯实施反倾销措施
[经济动态]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平均网上中签率0.78
[经济动态]央行暂停央票发行 交易所国债指数创历史
[经济动态]农行报告:9月新增贷款或超6000亿元
[时政要闻]文化产业振兴 经济复苏再添重要引擎
[时政要闻]四部长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建文化国
[时政要闻]中国企业60年发展回眸:挺起中国经济的
[时政要闻]尚福林: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
[时政要闻]民企造出江苏“船心”
[时政要闻]产权市场服务中小企业正当时
[时政要闻]中小企业受“歧视” 银行为何会“短视”
[时政要闻]张德江: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经济 做大做
[经济动态]柴达木绿洲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经济动态]新闻焦点:品牌,为青海经济发展扬起风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