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发生的“暴力讨薪”事件,正在得到公正的处理。应该说,包工头非法欠薪、漠视民工权益,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农民工兄弟采取极端方式拿回应得报酬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而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讨薪暴力化的倾向给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
与前些年相比,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欠薪现象有所减少,但每年仍在上演。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关键是,很多很好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政府对欠薪方打击过软,处罚过轻,原则讲得多,具体执行难。
农民工讨薪集中发生在建筑领域,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发生欠薪的一些建筑工程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甚至不乏政府的身影。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政府打击欠薪的力度难免偏弱。
政府在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方面还有空间有待开拓。
首先,政府要当好劳动力市场的“守夜人”,对欠薪现象从头堵起。在劳动关系确立之始,就要约束用工方。应该防欠在先而非年底清欠,落实好工资保证金等制度。
第二,当农民工来维权时,政府应该保证处理灵活、成本低廉的维权机制有效运转。
一般来说,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劳动仲裁机构、法律诉讼等渠道维权。但是,选择法律诉讼的农民工少之又少,因为这种方式成本高、时间长,很多农民工还是寄希望于政府监察部门。
政府监察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作为主动性,加大问责力度,减少回避推诿,减少漠视态度。
第三,对维权农民工要“授之以渔”。维权的根本还要靠把他们“武装”起来,让他们学会维权的法律手段,让他们学会主动寻求工会等组织的援助。
而在洛阳新安的这起“暴力讨薪”事件中,新安县工会介入帮助农民工维权,令人赞许。希望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在调解劳资纠纷中,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报记者 姜 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