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银河在获奖现场

郜银河

柴凌英

曾经一起创业打拼的夫妻,如今只能在缙云县看守所怅望同一角天空。
表面上看,他是千万富翁,还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实际上,他是千万“负翁”,负债4000余万元。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比喻的那样——
雪球里面埋炸弹
林世钰 李培
如果是几个月前,35岁的民营企业家郜银河可能会喜欢这样的场面:媒体云集,纷纷聚焦在他身上,听他侃侃而谈。但这次情况有很大不同:他因为涉嫌诈骗陈艳(化名)1100万元,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上,“中国公益慈善大使”、2009年度“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的光环消失殆尽,媒体看到的,是一个身穿囚服、头发萧疏的犯罪嫌疑人。
11月17日早上9点,当郜银河和妻子柴凌英被法警押上浙江省缙云县法院的法庭时,旁听席上的人发现,昔日志得意满的郜银河憔悴了许多,尽管他的口才仍然十分了得,为自己的行为做了无罪辩解,但他已无当年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风采了。
曾经靠300元起家
无论是面对媒体还是检察官,郜银河都对自己的创业经历津津乐道。
郜银河1975年8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镇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18岁那年,郜银河产生了去北京闯荡的想法,于是带着东拼西凑的300块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火车很挤,他只能在过道上睡觉,无意中在别人座凳下面的旮旯边,发现了一本刊登着亚洲首富李嘉诚创业故事的杂志。
看到李嘉诚创业之初流浪街头卖过报,也做过茶馆的小服务生等,最后克服艰难困苦,成为亚洲首富,郜银河心潮澎湃:只要努力拼搏,穷小子也可以变富商!
到北京后,郜银河先在一家小餐馆打工。一年多后,由于拆迁,这家小餐馆也随之消失。于是郜银河靠着自己学到的做海鲜的手艺,又找了另一家餐馆。一次,在炉台前烧菜时,郜银河意外地被滚烫的油烫伤,那个老板怕担责任,给了他几千块钱,把他给打发了。
头脑精明的郜银河心想:与其给别人打工赚取辛苦钱,还不如自己当老板。于是,靠着身体烫伤换来的这几千块钱,郜银河在北京王府井开了家小小的刀削面馆。他推出的吃一碗刀削面,同时送一盘凉菜的方式,十分受顾客青睐,生意立即红火起来。后来又开了餐馆酒楼,由于他能吃苦且善于经营,翌年,郜银河的积蓄达40余万元。
与此同时,郜银河和浙江桐庐女子柴凌英相爱了,人生之路渐渐开阔起来。后来,由于酒楼拆迁,政府一次性补偿郜银河200余万元。带着这北京掘来的第一桶金,2004年,郜银河来到妻子柴凌英的老家浙江桐庐,成立桐庐诚信贸易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煤炭和建材生意。
“经济新闻人物”原是“负翁”
熟悉煤炭和建材行业的人知道,没有一定知名度和人脉,是很难作出大名堂来的。头脑精明的郜银河于是想通过媒体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从2007年开始,他在《浙商》、《半月谈》、《浙江日报》等媒体上作宣传,树立自己的形象。记者看到,《浙江日报》“品牌周刊”2008年10月18日以“王宝强式的企业家”为题,称他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企业家,现代徽商的杰出代表。文中还谈到郜银河成为千万富翁后节俭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中午,郜银河把自己的奔驰轿车停在了一家小面馆门口,由于工作忙,坐下吃了碗面条当中餐了。这时,几个年轻人也坐下吃面条,看着郜银河既年轻又和蔼的脸庞,就与郜银河开起玩笑来。
“老板不在家,你们当驾驶员的可轻松了?”几个年轻人随口说。
“可不轻松,中午只得吃面条了。”郜银河回答。
在这些年轻人眼里,门口停着的奔驰轿车十有八九是大老板的,看着郜银河如此年轻,又一个人在吃面条,毫无疑问是司机了。
同时,为了积累人脉,他上了浙江大学总裁培训班,面貌憨厚,口才甚好的郜银河当上了班长。很多同学成了他日后“借”钱的目标,受害人陈艳就是其中一个。至案发时,郜银河还未结业。
与此同时,他在桐庐建立安徽桐庐商会并担任会长。据当地媒体报道,郜银河“投下2000余万元,买下大楼和地盘,除了自己公司用房外,专为杭州桐庐安徽商会建立总部,把‘杭州桐庐安徽商会’8个金光闪闪的大铜字矗立在屋顶最抢眼的地方,而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在最不显眼的一楼”。
2009年,郜银河从媒体上得知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组织评选“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就毛遂自荐,向组委会提供了营业执照、企业业绩等材料。今年1月23日,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郜银河荣获“2009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人生达到巅峰。
这个光环给他日后的“借钱”带来了极大便利,许多人就是因为他头顶光环,相信他是个有实力的老板,才把钱借给他的,没想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目前,仅浙江省缙云县法院正在执行的郜银河借贷案,7件案件涉案总金额超过1150万元。
郜银河案发后,很多人惊诧:郜银河在参评时已经身负重债,其房产和汽车已于2009年11月被法院查封,这样的“负翁”是如何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的?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郜银河的妻子柴凌英在公安机关的一次讯问笔录中坦言:“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是花了钱的,郜银河说花了100万元,我觉得不止这个数。”
表面上看,“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十分荣光,但荣光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公安机关提取的桐庐诚信贸易有限公司损益表及利润表显示:2007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27.73万元,2008年净利润为1.9万余元。
为了方便给企业贷款,郜银河还于2009年在杭州注册成立了郜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但公司只有沈明(化名)一个员工,每月领着3000元工资,没有开展过任何业务,无事可干。更好玩的是,身为老板的郜银河,在陷入绝境时甚至还找这位员工借钱。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是这样的“稻草”公司,郜银河还拿它大肆“作秀”。今年3月1日,郜银河以郜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名义与重庆市忠县政府签订50亿元的投资合作战略框架协议,随着郜银河的落网,这则消息从重庆市忠县政府网站撤下来。
2009年,已经债务缠身的郜银河仍喜欢“造势”。他作为发起人,约了翁某、史某等几个浙江大学总裁班的同学,成立上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郜本人担任董事长。按照约定,各股东应于2009年12月29日前将股份打入公司账户。郜银河的股份是11.8%,共590万元。但直至12月31日,郜银河仍未打入一分钱,其他股东垫付其股份,后郜银河一直推托,始终没有付款。其他股东就于今年1月29日将郜清除出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