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孟娜 王丽 黄艳)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新石村党支部书记车德胜这些天正在为村里修路占地补偿的事忙碌。
村里的这条大竹园同组公路长2.3公里,本是一条土路。村民们形容这条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给出行造成很多不便。前不久,在“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上,大家提出要把这条路修成水泥路。
村支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上大家反映的建议形成村里的意见,报给镇里,又报给县交通局,现在项目已经批复了。车德胜这些天正忙着召集所有受益农户商量如何补偿那些因路基拓宽而被占地的农户。
“如果修这条路会使60户受益,但是20户会因为路基拓宽家里被占一些地,那所有的受益农户就要通过集体协商来决定如何最合理地补偿被占地的农户。”这位村支书解释说。
车德胜说,“有争议、大家议,把各方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就能把事情解决好。”
他说,以前集中诉求会议是每半年开一次。村支两委在会上听取村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村支两委当场能答复的,当场答复,这项制度能解决问题,能听到心声,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每月都开这样的会议。
车德胜说,每月26-28日,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召集起来开诉求会议,村民组长把收集的情况集中到村里汇报和村支委交流,这项制度实现了“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
这位村支书还表示,“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保证了可以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想法。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解释好,这样大家心里也会舒服。
湄潭县鱼泉镇党委书记徐才忠表示,“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也是向村民及时传达党的政策的重要平台。总之,要和村民进行充分的交流,定期开这样的诉求会议,还有利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加强。
在湄潭县通过“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鱼泉镇鱼合村到尖山组的公路建设,扯了十几年的皮,最终通过集中诉求会议这个平台,通过大家协商达成共识,目前这个项目已上马。
马山镇清江村村支两委采纳了党员群众在集中诉求会议上的建议,在支部下设茶叶、猕猴桃、烤烟、非公有制经济四个党小组和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将协会建在党小组上,党小组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了协会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健康运行。
湄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景强表示,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激发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村、组两级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秦刚教授认为,协商是中国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民主要行得通,就要和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结合好。遵义的“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通过协商实现了党员群众整体的愿望,体现了情理与程序、规则的结合,又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是基层民主的有效创新,也是一种好的社会管理模式。
遵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该市凤冈县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治理方式,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