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大量农民工涌进城里,在城市择业难,待遇低的现实面前,不少人涌向矿区,成了廉价采矿工人。
曾几何时,“民工荒”一度影响了城市建筑、家政及酒店、餐饮服务等行业,不过鲜有煤矿缺人的事。可连日来,记者在重庆一些煤矿发现,“矿工荒”已开始凸显,多数煤矿业主叫苦不迭,矿工回家探亲一去不返,采掘职工严重缺员,招工补员陷入困境。
随着夏季到来,用电高峰将至,“矿工荒”愈演愈烈,西南各省煤矿业主更是相继打响矿工争夺战。重庆煤企招工广告在贵州、四川街头随处可见,贵州、云南、四川煤企矿工猎头在重庆区县走街串巷。这新一轮“矿工荒”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矿难”是挥不去的阴影
由于矿井安全生产需要,重庆大多数煤矿企业均将招工年龄定位在18—35岁,身为农民工二代的70后、80后无疑成了用工主力军。他们是否愿意从事矿工职业呢?
“招工难,留工也难”。5月21日,在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街头,记者询问了在此广发招工“英雄帖”的重庆能投集团赶家桥煤业公司劳资科科长唐富全。唐科长称,该公司是市属国有煤矿,由于技改扩能需要,公司掘进工缺口50余人。尽管春节后就着手四处招工,前后招收100余名工人,但留下来者寥寥无几,招工压力空前。
唐科长认为,现在的农民工二代大多数思想活跃,对矿工工作持有偏见,认为矿工职业高风险。同时,70后、80后农民工子女年龄不大,较之父辈生活压力小。
毋庸置疑,如何强化管理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切实扭转煤矿企业矿难频发的负面社会影响,俨然成了解决招工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