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高温津贴成奢侈品:工人没听说相关部门没法管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3日 双击滚屏
       进入7月下旬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暂时告别高温天气。但是,对于一些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心情并未因高温天气的缓解而变好。

  乌鲁木齐市进入7月中旬后,接连出现高温天气,有些天数主城区最高气温达到38.1摄氏度,刷新了今年以来的高温纪录,并超过了去年夏季的最高温37.4摄氏度,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白杨河的气温更是达到了42.2摄氏度。

  尽管乌鲁木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时露天工作,或者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发现,高温津贴的发放并不那么乐观……

  高温津贴未落实处

  乌鲁木齐市迎宾路东三巷的一处单位集资建房工地,一片忙碌景象。记者问一位看工地的朱师傅:“你们发高温津贴了吗?”

  “没听说发高温津贴。”朱师傅抹着头上的汗珠说,语气显得很淡定。

  朱师傅说,平时工地上是早上6时30分开工,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前段时间天气热的时候,中午可以休息4个小时,不然受不了”。

  从江苏来新疆打工的小刘已经在这个工地上干了3个月的活了,他对记者说:“这个工地上的人有些是我的老乡,有的是从甘肃、四川等地来的。很多人在各个地方干建筑活都不是一年两年了,都没听说哪个老板会发高温津贴?”他自嘲地说:“天再热,我们都习惯了,干的就是这个活,只要能按时发放工资就行了。”

  在迎宾路东三巷的马路边,停靠着几辆51路公交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驾驶员说:“公司说要发矿泉水、西瓜等,但说实话,还不如发现金来得实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论是哪一行业的劳动者,100%的受访者都希望能领到高温津贴。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新疆国有企业职工享受高温津贴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中小企业职工享受高温津贴情况却各有差异,小型私企的职工很难享受到这一津贴。而“高温津贴”有货币、实物之别,各地标准也不尽相同。

     缺法律依据难监管

  高温津贴不发放,难道就没人管吗? 

  乌鲁木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与工资处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劳动者遇到用工单位拒付高温津贴的情况,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要求企业整改,进行严肃查处。记者拨打乌鲁木齐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电话询问:“有人就此投诉过单位吗?”接电话的值班人员称,从未接到过相关投诉。

  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有没有接到过类似的维权投诉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维权热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从未接到过有关高温津贴的投诉。新疆自治区总工会宣教处工作人员也证实,没有接到相关的维权电话。

  “哪个员工敢和老板谈这个?”朱师傅对记者说,为一个月几十上百元钱维权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如果企业应当支付而不支付高温津贴,该受何种处罚?

  “高温津贴是劳动应得的补偿,对于这种不言而喻的权利,企业应当不打丝毫折扣地予以切实保障。”新疆律师张建勇说,“高温津贴难落实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法律依据。没有规定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也难以追究企业的责任。这就使得制度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却不是一个具有强制力的规章制度,而更像一个行政指导性质的文件,其执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发多少、发不发也只是依靠用人单位的自觉自愿。如果用人单位拒付,不得不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

  张建勇说,高温津贴之所以无法在建筑工地等一些场所得到落实,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劳动者维权能力较弱,再加上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一些建筑工人和私营企业职工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无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对等的权利博弈。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诸如安监、卫生等部门,对于高温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建议权,没有监管依据和查处权,就算想管也没法管。

  法律空白如何填补

  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发放高温津贴的问题多少显得有些复杂。

  近年来,业内专家不断呼吁,从立法、执法层面关注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有必要出台一部高温条件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专项法规,确保高温天气下职工的休息权、健康权、防暑权。因地制宜的地方立法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据了解,重庆市和深圳市也有过关于高温保护方面的立法,但坚持到现在的只有重庆市的《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博士柴林说认为,高温津贴不能全部发放到位,与法律缺失有关。发放高温津贴时仅有通知、公文是不够的,仅依赖于用人单位的道德自觉也是不行的。政府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但还必须有强制的执行力。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越来越重视。比如去年冬季,乌鲁木齐市公交车驾驶员曾领到每个月1500元的严寒补助。

  柴林说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应建立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支付高温津贴的积极性,用人单位也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目前还没有执行高温津贴规定的单位来说,用人性化关怀填补法律上的空白,让劳动者获得应有的保护,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改善作业环境、调整作业时间、适当给予高温放假等,将高温对人的影响降至最低,让职工能够安全工作、安然度夏,这也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脱离群众:民心“长城”会坍塌,执政基础会动摇
下一篇:央企负责人经营考核结果公布 47企业考核为A级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重要通知]关于确定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重点工业
最新更新
[时政要闻]《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称46%北京人进
[时政要闻]社会焦虑成时代特征 唯恐一步赶不上步步
[时政要闻]“焦虑”渐成社会普遍心态 身边危机四伏
[时政要闻]广东血铅超标事件频发 84%铅蓄电池企业
[时政要闻]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摇滚狂欢
[时政要闻]“7·23”动车事故殉职司机将按遇难旅客
[时政要闻]人口计生“洗脸工程”启动 人性化计生标
[财经新闻]上半年机构减持房产股最多 51房企被减持
[财经新闻]金龙鱼将涨价6% 业内称成本压力过大终获
[财经新闻]永和真功夫承认用豆浆粉调豆浆 店员坚称
[财经新闻]舟曲冒险上马大批无证小水电 专家斥其不
[财经新闻]横琴开发步入快车道 珠三角经济迎来新增
[财经新闻]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9月开始公布
[财经新闻]全球央行抢黄金:金价破1670 后市仍将上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