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构建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思维方式和重要资源。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离不开文化独立、自主、开放和健康的发展。在走向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抬头赶路,还得低头看路;看到鲜花,还得提防荆棘;看到金光大道,还得提防滑脚跌倒。以下是一些文化名人撰写的文章,剖析中国当代文化现状,探讨国家文化安全、规避文化风险。

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文化可以拿来赚钱,但不能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详细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中国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
中国作家应该特别珍惜优美的汉语,应该警惕审美趣味的走低、语言的粗陋以及想象力、原创力的匮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不能以牺牲文化作为昂贵的代价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酒好不怕巷子深”。我想说,生活在资讯爆炸、信息繁杂的当今世界,酒好也怕巷子深。如果“好酒”特指好作品,我更愿意说,重要的当然是要有好酒,也就是好作品。>>>详细
中国作协主席: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语言粗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