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表示将以积分制的形式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租住房等问题,并让优秀的农民工转变成为城镇居民。不过,一些农民工认为这种形式通常门槛过高,对于真正的农民工而言,成为城镇居民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本月1日至4日, 中国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炯到广东省督察指导农民工工作时指出,广东是全国吸纳农民工最多的省份,总数达2600多万,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任务重、压力大。他要求广东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强化各项公共服务,进一步总结推广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新鲜经验。
广东副省长肖志恒继而指出,广东将以稳定就业大局和农民工队伍为重点,抓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用积分制办法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租住房等公共服务和入户城镇问题,推动优秀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目前,广东省的这项积分制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刘林平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如果这积分制显示出可操作性的话,将会是现行户籍制度人口流通的一个渠道,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细则,因此很难对此做出具体评论。
事实上,广东中山市今年已经宣布开始实施流动人口的积分制。根据这一积分制,大学本科毕业的流动人口可获80分,研究生以上则可获90分;个人拥有房产可获10分;在城市里每投资50万元人民币将可获1分,“投资分”顶限为10分。积分60分以上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可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70分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推荐;达到90分以上的,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原则上可享受户籍人口同等待遇;而100分则可入户中山。
农民工并不看好
但一些农民工就对这种积分制的举措并不看好。据《南华早报》报道,一名农民工表示自己“一辈子都拿不到20分”,还有人指出“这种积分制是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是有钱人服务的,真正的农民工根本没办法拿到高分”。
相比广东的这项积分制,刘林平更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工作任务。在本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刘林平告诉本报,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如果未来能有一些具体的安排,这对于现行户籍制度来说,意义重大。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上个星期六在海南海口的会议上表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制度安排问题,必将严重制约中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多方面的政策、体制和制度环境,各级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是关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上半年根据广东省政府的委托,研究广东珠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建议把珠江三角洲城乡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列为重要目标。高尚全认为,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肯定能够找到推进绝大多数农民工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