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列出抗寒六大可为之事:尽量乘公交(68.4%),对有困难的人尽量帮一把(68.3%),给亲朋更多问候关怀(63.5%),积极参加扫雪铲冰(55.3%),节约用电用气(54.7%)和错峰出行(50.9%)
近日,大范围的寒潮正在席卷全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1579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2.1%的人所在地区近期遇到了极端天气,包括“低温”(49.8%)、“大雪、冰冻”(34.9%)、降雨(6.5%)、大风(1.7%)等。近七成被调查者满意政府此次应对寒潮举措。应对寒潮,68.4%的人表示会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68.3%的人对有困难的人,会尽量帮一把;63.5%的人表示会给亲人朋友更多问候和关怀。
寒潮对公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这儿老冷了,最低温度到了零下48摄氏度。”内蒙古的陈易天告诉记者,他家窗子里面都有冰溜子了,“往年也就一两天温度这么低,今年有10天了,每天都雾蒙蒙的。”他说,天这么冷,供暖压力肯定大,“有的人家里才七八摄氏度,白天都要穿厚厚的衣服。晚上睡觉得用电热毯,电用得可凶了。”
林平家住北京的一处平房里,自己烧煤取暖。“刚入冬时一块煤9毛5分钱,现在涨到1.1元了。以前一天只用七八块煤,现在要烧上十几块。”她每天晚上都要上网看一下天气预报,坐公交车上班也要比平时早20分钟出门。
寒潮对公众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调查中,70.3%的人首选“出行不便”,66.4%的人发现“蔬菜涨价”了,53.6%的人出现感冒等病症,27.2%的人感觉“电、气、煤短缺”,27.0%的人表示“采暖费用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全国大范围寒潮降雪,公众关注度很高,一是因为持续这么久的低温天气很多年一遇;另一方面,2008年的冰冻灾害大家还记忆犹新,有点担心会出现类似情况。
中国天气网首席专家李小泉认为,目前来看,这次基本上是过程性的雨雪降温,不至于出现2008年长时间、高强度的雨雪冰冻天气。他觉得,政府和公众都从2008年的冰冻灾害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人们有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同时物质准备也比较充分,应对冰冻灾害实施的办法,比过去多多了。
据了解,每年我国因为气象引起的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70%以上,损失大致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3%。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气象灾害的应对。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并印发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