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规划局网站上的“便民服务”中,但凡有网友的咨询提问甚至于批评,规划局的回复都千篇一律,全部是关于修建新328国道的说明,一字不差。这样的回复与其说是便民,毋庸说是便官更合适。只要复制粘贴,便一切搞掂,什么网友的疑问,什么老百姓的需求,权当是鸡鸣狗叫,自可充耳不闻。
由是,扬州市规划局的回复被“誉”为“史上最牛回复”。其实也算不上最牛,还有不少单位看见群众的询问,连一条回复都没有。扬州市规划局充其量只是把官腔打到了极致而已。不独扬州市规划局如此,咆哮哥不也差不多吗?这说明,史上最牛回复其实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具备普遍意义的群案,扬州市规划局只是官腔文化的典型代表。官腔文化的存在是中国政治制度一个莫大的悲哀,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打官腔的人仍然比比皆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打官腔是最安全的官场生活方式。我们官场上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提拔呢?通常而言不会是个性官员,到现在为止,个性官员能够在仕途上屡获提拔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个性逐渐就被强大的官场生存压力所湮没,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变成一种官场的主流认知。记者去采访官员,每每都会遭遇官腔回复,要么推给别人,要么套话连篇,要么闭口不言,更有甚者,稍微回答得过了点火,便要去抢记者的录音笔,或者质问记者是不是党员,是哪个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