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被曝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条件,甚至发生“老子招聘儿子”“在读学生拿事业编制”这样的咄咄怪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质疑,被网友形象地喻为“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萝卜招聘”。“萝卜招聘”赤裸裸地践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给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仅有道歉和改正远远不够,必须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到每一个徇私舞弊者。
招聘“荒诞剧”频频上演

湖南鹤城区人事局按父母身份招聘事业人员
2010年12月22日,鹤城区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鹤城区公众信息网发布了“2010年乡财所和社区招聘简章”。对于招聘对象的具体要求,该简章则这么规定:招聘对象要求具备鹤城区户口,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鹤城区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纯村(居)民;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中央、省、市属驻鹤单位工作。简章中称,由招考办公室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准予报名。 >>>详细
在校局长儿子进财政局 副局长回应:这事多的是
要到2011年才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竟然已经被安排进了家乡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享受事业编制。昨日,网帖爆料称,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就是这样为还在大学校园的儿子曹博文找到了工作,且经过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层层批示。冷水江市人事局一位副局长回应本报(山东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 >>>详细
网曝安徽黄山事业单位招多名领导子女 笔试最高55分
2010年12月24日,安徽省黄山市当地一论坛上,网名为“徽州人”的一名网友发帖称,黄山市徽州区事业单位招聘为确保领导子女录用,招考赶在当地公安局停止办理迁户的前一天发布公告,限定徽州区户籍才有资格报考,并披露这次笔试成绩最高分为55分。“徽州人”甚至列出这次招聘确保录用的7名领导子女的来历。 >>>详细
湖南武冈卫生系统招领导亲戚
湖南省武冈市卫生系统2009年以来以“人才调动”“双向选择”等方式,免试招进了20名工作人员。“其中两人是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符合市里‘人才引进’政策。其余的则多少有些‘背景’。”这个市卫生系统一位干部介绍说。 >>>详细
财政局量身定制招考续:受聘者父亲系当地副厅级官员
网上盛传被聘用者的父亲是屏南县原领导陈某。中国青年报记者今晚电话联系了这位现已调到宁德市工作的副厅级官员,他承认受聘者是他的女儿。陈某介绍说,女儿今年从福建省内一所拥有中外合作办学资格的高校毕业,读的是国际会计专业,拥有国外学士学位。他的妻子急于给孩子安排工作,便找了他原先在屏南县工作时的老部下帮忙。直到女儿被录用后,他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如此设置招聘条件有失公平,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公平用人制度的信任。对此,陈某深表自责和歉意,并希望得到社会公众的谅解。>>>详细
招聘失职者应被问责

朱慧卿绘
荒诞招聘责任人应被问责
近期发现的多起“萝卜招聘”事件,当地党委政府虽然都做了事后补救和处置,但是最要紧的是问责到底、问责到人。重新招聘等做法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更不能是“问责障眼法”。 >>>详细
治理招聘腐败:“不缺制度缺执行”
我国关于公开招考的制度规范并不缺乏,当前的症结是“不缺制度缺执行”。王学杰说,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基本保证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有好的制度不落实或者不被监督落实,制度就会成为摆设,难以制约“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这比没有制度更坏。 >>>详细
别拿“公开招聘”当幌子
这些权力滥用行为,不少都以“公开招聘”的名义进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也因此助长了某些人的冒险心理。福建屏南县财政局为官员子女“量身订制”招聘条件,可见对“公开招聘”运用得何等“娴熟”。黄山徽州区“官员子女专设招聘”被曝光以后,相关人员竟以他们是“公开招聘”、“程序合法”来搪塞公众,也足以透出拿“公开招聘”来进行伪装的侥幸心理。 >>>详细
“萝卜招聘”触动社会隐痛
“定制招聘”层出不穷越来越像一门“生意”
“褒奖式问责”岂能阻“萝卜招聘”
“萝卜招聘”触动社会隐痛
别老惦记最后一块“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