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县面对县富民穷、贫富差距过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等县情,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率先大胆突破,先后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城乡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大民生工程”。其民生投入之大、标准之高、覆盖面之广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能持续多久”、“是否做秀”、“能否推广”等众多质疑。记者前不久深入神木县,全面采访和研究了其民生改革的背景、初衷、做法、成效、启示,以及当地干部对外界议论和质疑的回应和思考。在当前我国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神木县的民生改革探索给人以启迪。
神木探索:民生改革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领域突破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全县总人口42万。自2005年开始,神木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和酝酿,实施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十大民生工程”,全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是近年来神木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领域,也是神木民生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
在教育方面,神木县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此后步步超前,并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包括高中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对住校学生给予每人每天3.5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县财政为此投入约1.6亿元。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县慈善协会给予每人最高每学期5000元的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
在医疗方面,神木县经过1年多的调研论证,于今年3月开始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并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措施。这实际上是一种“基本医疗高标准的保障制度”,以县级定点医院住院病人为例,400元起付线以下部分由患者自付,超过部分按管理办法全免,每人每年报销封顶为30万元。县财政以每年约1.5亿元的投入,让城乡居民摆脱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 >>>详细
改善民生的四大启示
启示一:立足县情,实事求是
神木在全国绝非最富裕的县,但是,神木县为何在破解民生难题上能先行一步?神木的执政者给出的回答是:立足县情,实事求是。
县长雷正西说,我们的宗旨是县情需要什么就干什么,而不是上面让干什么才干什么。神木县的富裕只是相对而言,和东部沿海发达县市乃至中西部个别县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老百姓还不富裕。这就要求我们把钱用在刀刃上。
启示二:执政为民不是空话
县一级政府,财力有了一定基础后,执政重点放在哪里,财政资金投在何处?神木的回答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政府不能缺位和错位;不搞好看的,只搞实用的,把钱真正花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来自神木的回应
对神木县的系列民生改革举措,外界曾有各种各样的疑虑和说法,我们就此采访了县委书记郭宝成。
财力能支撑多久
“政府的财力支撑没有问题,这不仅仅指免费医疗,还包括其他民生投入。”郭宝成说,“去年神木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民生投入是8亿元;今年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没问题,我们规划的12.9亿元民生投入完全有保证。”
高标准民生保障是否会“养懒汉”
对于神木县在民生建设上的超前投入,有人质疑这样会让群众“吊高胃口”,出现“养懒汉”等消极现象。对此,郭宝成说:“首先,共产党执政的目标就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因此,让公共财政最大限度惠泽老百姓,这没有任何问题。其次,‘养懒汉’的担心是低估老百姓素质而做出的判断。”免费医疗自今年3月实施以来,只是在前两个月出现了就诊高峰,但很快就趋于常态化。泡病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目前神木县一个农民工每天打工的收入是100多元,谁不愿意早点出院去挣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