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2010土地执法路线图:问责风遍吹“风力”欠强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25日 双击滚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步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一轮发展周期,同时又面临省市县换届选举,地方发展势头强劲,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违法违规反弹压力较大,执法监管任务繁重,面临重大考验。”2011年1月20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公开表示。

  事实上,“压力”二字可谓贯穿2010年土地执法始终:面临2010年年底即将到来的土地问责,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坦言“压力极大”;在土地问责过程中,被约谈的有关部门负责人直言有“压力”……

  2010年,我国土地市场掀起力度空前的“查违风暴”,大有秋风扫落叶之势,“问责”成为其中的最强音之一,而“压力”也围绕于此展开。

  但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我国的土地问责制度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未来的土地问责需要加快发展,破除“庇护”增加透明度。

  “两个首次”引关注

  首次覆盖全国,首次启动问责。

  上述两个“首次”使得2010年国土资源部将推进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消息一经传出,就登上了各大媒体的主要位置。

  据了解,此次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77个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开展例行督察,并对稀土等矿产进行专项整治。

  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两个“首次”,具体是指此次土地问责首次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实施问责,对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全方位、无缝隙的监测,涵盖了全国所有市、县。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中的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将视情节轻重对县级以上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

  2010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说,通过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面掌握违法用地情况,发现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依据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违法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各地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这席话被认为正式拉开了2010年土地问责的序幕。

  2009年,媒体对欧亿德农业生态园(欧亿德山庄)违法用地项目在整改过程中采取在水泥路上蒙泥土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了报道。

  两个月后,2010年年初,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即召开会议,向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通报情况,传达国家土地总督察的批示,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在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下,涉案地区的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给予2名责任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名责任人行政记过处分,1名责任人行政警告处分,2名责任人进行了诫免谈话。同时,责任单位被责成向市主管部门作深刻书面检查。2010年4月初,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对整改结果进行了验收;

  2010年5月,在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组的挂牌督办下,北京市梭草庄园等4处违法建设项目被拆除大半;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通报了挂牌督办的安徽芜湖长江轮船公司违法占地建造船厂、湖北省郧西县政府违法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6起国土资源领域违法案件,通报显示这些案件已基本依法依规处理到位。

      地方查办风起云涌

  中央的号召在各地方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年初,我国各地便相继掀起了土地严查风暴。

  2010年1月22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发出公告,暂停8家开发商拿地资格,公示包括19宗闲置地在内的全部已供住宅用地,曝光3起违法用地案件;

  2010年2月26日,贵州省举行全省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会议。会上提到一些企业无视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采取“以租代征”、“批少占多”等方式非法占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有的未批即用甚至非法转让土地;有的基层部门执行国家和省的土地法规政策不严格,违规下放土地审批权或者规避法定审批;有的为了招商引资,纵容、默许甚至公开签订协议,非法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基本农田;有的执法部门监管不力,对土地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使一些土地违法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负责人并就配合做好全省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提出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和实施问责的要求;

  2010年3月,海南省开展清理整顿囤积圈占土地和严厉查处当前突出的土地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并为此项行动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将基本情况统一在2010年4月5日前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核对囤积圈占土地整改和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的最终情况,于6月10日前报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30日前检查验收;

  同月,湖南省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在长沙市国土资源工作暨卫片执法检查部署大会上对在场的长沙各区县“一把手”表示,长沙已作为国土资源部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0年4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监察厅对廊坊市广阳区土杂品公司违法占地案、张家口翔隆钢结构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等11起未报即用的违法用地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通报。据悉,这11起典型违法用地案件目前均已被依法严肃查处,其中有10起被移送司法机关,1名涉案当事人被逮捕;

  同月,河南省郑州市启动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警示约谈机制,将对县(市、区)或其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比例未降到10%以下的主要负责人启动约谈警示问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严肃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

  2010年8月,湖北省有关部门在对108个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中,发现20起违法案件,其中移送检察机关9起,移送纪检监察部门11起;

  2010年10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通知全省各市(州)国土资源局、监察局,依法查处四川省监察厅挂牌督办的30起重大典型案件,并要求有关部门在10月25日前办结上述案件。

  在各地与中央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的土地执法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国土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5.3万件,同比下降14.3%;涉及土地面积41.8万亩,同比上升1.1%。国土部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2.8万件,涉及土地面积33.8万亩,同比分别下降12.1%、上升7.6%;立案查处矿产资源领域违法案件7141件,同比下降8.3%。

  “2010年土地执法的最大成就是在心理层面起了作用——对一些地方政府和违规的开发商起到的是一定的威慑作用;对于老百姓而言,则会感到有关部门有所行动了,心里会感到很满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博士张远索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下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7.77亿人建立信用档案 “经济身份证”有何用?
下一篇: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让矿难频发成为山西的历史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时政要闻]今天过小年祭灶吃糖瓜 春节习俗你都知道
[时政要闻]江苏镇江千人排队打酱油成“新年俗”
[时政要闻]敦煌的那些守护神们 穷此一生守护着一个
[时政要闻]广州今年将深挖群体性事件背后贪官 
[时政要闻]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缘何打动
[时政要闻]九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信
[时政要闻]全国7省级政协主席调整 40后已基本退出
[时政要闻]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铁规”震慑谁?
[时政要闻]今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将大幅上调 在120
[时政要闻]“年关”考验“廉关” 节日腐败靠什么治
[时政要闻]从总书记“三问于民”到温总理“面对面
[时政要闻]多位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当选政协主席
[时政要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让矿难频发成为山
[财经新闻]人民日报:怎么看新股“不败”变“必败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