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被一拖再拖 欠薪人难寻踪影 靠法律柳暗花明
编者按
时近年末,有关农民工讨薪的新闻渐渐开始出现在报端。农民工的讨薪之路有多艰难?各地政府清理农民工欠薪有何经验,成效如何?讨薪难的症结何在,如何化解?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12月14日,当记者再次在合肥法律援助中心见到李平时,这名合肥打工仔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终于看到了希望!”李平笑着告诉记者,算一算,从开始讨薪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
讨薪近一年 未见欠薪人
李平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2008年7月,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项目承包人王平,王平将自己分包的华坤家具厂栏杆、扶手项目交给李平。
2008年9月,工程完工,然而,原本该今年1月份结算的工程款2.8万元却一拖再拖。李平给记者出示了一份证明:华坤家具厂栏杆、扶手计152.9米。经手人:王平。
“工程对方是认可的,但是工程款却始终不给。”李平懊恼地说:“去年我带着6个弟兄出来干活,临到年终,一分钱也没有给他们,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要不到钱以后还怎么一起出来打工?”
李平当时脑海里就一个念头:死也要把钱要回来。从2008年开始,李平抽空就往王平家跑,但是每次都是扑空。“去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次都是他家人开门,就告诉你,当家的不在,出去找活去了。”李平无奈地说,已经记不清往对方家里去过多少次了。
电话打了无数次,对方就一个“拖”字诀,“不说不给,就说肯定给,但是现在没钱,再给点时间。”李平告诉记者。再后来,电话就变成了提示音: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气得李平直骂娘。近一年的时间,李平始终无法找到王平。“打工20多年,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李平愤愤不平。
这样挨下去,不是个办法,去年一起打工的人,今年都到处去找活干了,可李平直到今年10月份,还在为大家讨薪忙活。李平首先想到了去找相关部门。
协议不合法 维权遇困境
“我给合肥市劳动部门打过电话,对方告知,可以去找劳动维权窗口。”
10月20日上午一大早,李平带着相关协议、证明找到了合肥市沿河路111号,合肥市劳动维权窗口。
然而,工作人员看着李平递过来的协议书、工程证明,却大大地犯难了。“首先协议就不合法,属于典型的分包合同,国家明令禁止;其次,证明上也没有盖章,只是个人签字。这种属于典型的疑难杂症!”
几句话犹如晴天霹雳。李平拿着材料呆立了半天,“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我这个人认死理,钱现在都不算什么了,难不成这一年就白忙活了?难不成也得像报纸上说的那样跳楼才能讨到薪?”李平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眼眶就红了。那天,他一直在门口徘徊,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时,一名同是来维权的农民工提醒了李平:隔壁还有一个法律援助中心,你可以去看看。抱着一线希望,李平找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两位年轻律师胡钧、史静接待了他。“看了材料以后,也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就告诉我过几天通知我,但是总是有点希望吧。”李平说。
随后,李平在一名同乡的邀请下,赶到江苏打工,在忐忑中等待着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