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据传将在下周一至周三(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在全球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此时,中国国内外分析师预计,本次会议将确认中国明年不会采取刺激经济措施的“退出机制”,稳住经济复苏态势仍将是2010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对于国际市场较关心的宏观政策出现转向,以及中国经济泡沫破裂风险,里昂证券中国市场宏观策略师罗福万(Andy Rothman)昨天发表的报告乐观预期,中国收紧货币政策,或者中国经济泡沫破裂的现象不会发生。
罗福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与股市并不像一些人所担忧般的存在严峻的泡沫风险。
报告称,中国房地产与股市“显然还没有接近泡沫阶段”,中国政府适度淡化经济刺激配套来达到防过热与严重通胀的可能性很高。
里昂证券11月与美国和加拿大13个城市的299名基金经理与分析师开会,会后完成了上述报告。报告称,相当多的投资者持有两种恐惧,一是中国过早采取的紧缩机制使经济复苏得而复失,其次是中国的经济“受刺激过度”而产生泡沫。
不过,报告指出,多数资金经理也认同中国应该不会采取紧缩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讨论明年的经济政策,其实已透露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
政治局会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29日在南京会见欧元集团领导人时,也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然应该是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
上述信号都消减刺激经济措施提前退场的可能性,而且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取向暂不会改变。
与北京关系密切的香港《文汇报》昨天也引述观察家称,中国经济才复苏,需要稳固上行基础,而外部经济复苏也刚开始,复苏过程仍比较脆弱,因此中国的政策需保持连续与稳定。
《文汇报》也指出,中国稳固内需增长,特别是汽车等消费增长的政策刚显现效果,落实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仍需要现有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市场信心虽然好转但仍需要政策连续来稳定市场预期。加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策退出时间仍未有时间表,因此中国不应该先退出。
不过,也有体制以外的学者认为,即使现在不采取退出政策,中国仍有可能在明年中选择合适时间点退出。
尽管“保经济复苏”仍将是中国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一般专家也预测“调结构”的目标将紧随其后。尤其在今年中国成功实现“保八”(8%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改善甚至更严重,因此“调结构”预计将继续被强调,官方的财政政策将向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等领域倾斜,以刺激消费与改善民生为重点。
截至今年10月末,中国信贷投放达8万9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万8000亿新元),全年可能超过10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的预期。过量的货币增长造成许多经济学家对明年通胀的忧虑。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重提“通胀预期问题”。具体而言,即政策取向不改,货币政策不改“适度宽松”取向,但在具体操作措施上适度、灵活、有弹性地管控信贷规模,调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