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公务员“合法收入”
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收入进行管理,才是规范公务员收入釜底抽薪的办法
3月14日,黑龙江省2011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截至当日17时30分,该省总报名人数达15万人,其中有12.65万人通过了审核,竞争最激烈的职位考录比高达1300:1。
同时,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广西、北京等多个省区市,公务员考试报名也在陆续进行,火爆程度不亚于往年。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这与公务员工作相对体面稳定,待遇较为优厚密切相关。”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公务员平均薪资并不高,但这并没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给公务员发放的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
据了解,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
之后,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失序。复旦大学博士孙琳曾专门研究过中国的公务员薪酬问题,据其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
今春全国两会上,收入分配再次成为焦点话题。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已成当务之急,不仅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
诱发公共权力异化
在受访专家看来,滥发公务员津贴补贴,不但会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公务员之间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而且扰乱了公务员工资管理秩序,成为权力异化的重要诱因。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标准是统一的,但由于地区差与行业差的存在,即使是同一个级别的公务员,实际收入相差也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工资外津贴补贴拉开了收入差距。
“发达地区财力雄厚,公务员的各种津贴补贴多,收入自然就高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公务员的各种津贴补贴少,收入相对也就少一些。”胡仙芝说。“目前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即使在同一地区,也由于所处的单位和部门不同,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收入差距也很大。比如建设、工商、房管等强势部门,就比其他部门收入相对要高。”
在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主任黄小勇看来,滥发津贴补贴的首先一个弊端,就是会导致公务员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还会造成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公务员之间的收入严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导致公务员心理失衡,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引发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群体之间的相互隔阂,而且更严重的是将会导致社会对公务员群体的“另眼”看待和隔离心理。
“为了多发津贴补贴,有些地方和有些部门千方百计搞违规‘创收’,加剧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倾向,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能异化和公务员角色错位。”胡仙芝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