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改进入深水区,如何在医疗服务中实现患者、医护、医院和社会都受益,事关医改的成败。
今年1月,卫生部出台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新规首次推出了无陪护病房。这意味着,以后家人生病住院,家属可以放心地把病人交给医院。这也意味着,医院方面一定要增加人手,还要增加许多自动化的设备,护士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现有媒体报道显示,对于建设无陪护医院,一些医院已经面露难色,多出的开支更让一些院长挠头。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等医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尤其是其对隐性管理成本的计算,值得更多的院长思量。
本报一直深度关注中国医改进程,更愿意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上多作努力。这篇调查报道解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创建“无陪护医院”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
和近期北京市护理费计划涨价10倍引起的喧嚣相比,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显得很“静”。
这是两方面的“静”:首先,这家医院没有家属陪护,病人所需的一切生活护理由医院提供,每日包餐,病房安静。第二,这里收费维持平静,病人每天交纳护理费10元,一日三餐交费8元。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自2005年起实行的“全院无陪护制度”(产科、儿科除外),和今年以来卫生部推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似。最近这家医院受到的关注尤胜往年。同行们来参观,有些人白天看完了不太相信,晚上又悄悄过来转一圈,回去说“是真的”。
在北京,卫生部推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行半年多后,北京市卫生局向市政府提交了护理服务价格调整方案。以三级医院为例,现行一、二、三级护理的收费标准由每天9元、7元、5元分别拟增长至90元、70元、50元。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没有涨价的迹象。
“无陪护医院”如何运转
李跃玲87岁的老父亲住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两年前,老人因胆管堵塞做了胆管支架,最近又住进了监护室。刚来两三天,看没有亲人在身边,老人心里一直挂着个“怵头”(担心)事。
“他在家解大便费劲,每次都是我哥帮忙,来了之后,见护士都是年轻小姑娘,他不好意思,想自己解决。”李跃玲说,护士却劝他待在床上,帮他解决。
这不是什么特殊待遇。无陪护医院提供的就是全天候的专业和生活护理。对像李跃玲父亲那样不能自理的病人,提供从喂食、协助大小便,到洗脸、漱口、擦身、泡脚、洗头、餐前洗手、剪指甲等全环节护理服务。
李跃玲的嫂子也在不远的一家医院住院,那里就非得有家人陪伴,“护士太忙,喊几遍都不过来,也不太搭理我们。”
在“看病难”的诸多难点中,“一人住院,累及全家”困扰着大多数患者家庭。当家属不能陪伴时,只能以每天几十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雇请护工,形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421”家庭越来越多,两家老人如果同时生病,家属付出的金钱和精力成本令人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