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文职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虽无戎装在身,他们却与军人一样履行使命。我军自2006年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来,这些文职人员在军营的“成长生态”如何?空军雷达学院近日的调查,作了有说服力的回答。
视角一变人才多
文职人员刚招进学院,有人认为这只是“临时工”变个说法,算不上“人才”,不值得重视。
空军雷达学院基础部党委不这么看:“文职人员是我军改革发展的产物,他们同样是学院建设的主人……”为此,他们采取配套政策等措施,坚持做到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四个一样”:政治上一样信赖,工作上一样使用,培养上一样重视,生活上一样关心。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周本元,刚到基础部任教时,总觉得在现役军人面前“矮了一截”。一开始,教研室总让他干些“敲边鼓”的活儿,一来二去,本想干一番事业的周本元消沉了,提交了退聘申请。“周本元用好了,就是个会发光的人才……”部党委会上,大家对周本元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他们发挥周本元讲说能力强的优势,让专家教授辅导他参加学院的教法大赛。周本元反复锤炼课件和教学内容,在学院教学比武中荣获“十佳”教员;在2009年全军院校士官物理课程设计比赛中,又获得一等奖。如今,周本元已是教研室“挑大梁”的骨干。
文职教员陈琛入校前自认是聘用的,担心会遭人歧视。在基础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中,她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指导学员3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获学院第一名;年度相关考核,她多次获得“优秀”。去年晋升讲师时,陈琛因一篇文章署名靠后而遇到阻力。基础部党委及时向雷达学院党委汇报,希望排除阻力,得到支持。雷达学院党委认为,要更新观念识人才。在晋升时,既要看文章署名排序,更要看实际能力。最终,小陈顺利晋升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