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能够预防、化解集体劳动争议,也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积极探索基层工会主席社会化的新路子,通过“上代下”的方式,解决好基层工会主席端着老板的“饭碗”,不敢协商的问题
经济建设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彰显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工资集体协商其路漫漫,任重道远

工资条例即将出台,广大职工翘首以盼。谢正军画
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张鸣起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马兰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席 贾艳敏
1.实现体面劳动的有效途径
促进实现体面劳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正是核心举措
作为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有效载体,工资集体协商,正在逐渐为社会各界所知。从事多年工会工作的劳动关系专家、全总副主席张鸣起委员,亲眼见证了中国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艰辛。他说,工资集体协商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实际上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工资集体协商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提高劳动者报酬,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都作过重要指示。”张鸣起说。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
针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因薪酬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的状况,张鸣起认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能够预防、化解集体劳动争议,也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河北省总工会主席马兰翠委员认为,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她这样评价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能够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和职工都受益的好事。”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使职企双方立足国情和企业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资标准。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价位、物价水平、企业发展等各种现实因素,通过平等协商寻找双方利益契合点,真正使职工通过协商提高工资收入,又切实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到科学合理有序。”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席贾艳敏委员说。
张鸣起对工会职能这样阐述:工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必须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动解决职工工资分配问题。衡量工会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工会在推动解决职工经济利益特别是工资分配问题上作用发挥得如何。工会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既是工会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更是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共建共享的有效举措;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辽宁省辽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在对工资协议进行审查。庄奉明摄
2.搭建沟通平台的一剂良方
各级工会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快速发展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签订集体合同124.70万份,覆盖企业211.21万个,覆盖职工16196.42万人。其中,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1.2万份,覆盖企业90.2万个,覆盖职工6177.6万人。”张鸣起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这么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合法的劳动报酬权益,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劳资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些地方的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能够带来收入的增长充满期待。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要求与工会开展协商。
“我们河北是全国人口大省,虽然年均GDP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去年,河北GDP以17026.6亿元的总值在全国排名第六。但是人均工资水平还相对较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马兰翠主席对此颇有感慨。
“近几年来,河北省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的目标体系。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年增资目标’,省政府连续出台两个关于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的文件,今年又专门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截至6月,全省累计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5.76万家,建制率87.6%。其中新建制企业6926家,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1445份,覆盖各类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18925个,行业性工资协议214份,覆盖各类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4737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分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河北排名有所上升,应该说,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功不可没。”马兰翠说。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行业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些民间经济实体规模小,人数少,多实行家族式的粗放管理模式,企业工会组织严重缺失,单个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存在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全国总工会在2009年7月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积极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全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席,贾艳敏对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有着自己的见解。“各行业劳动关系都有其显著特征,就拿纺织行业来说,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女职工占绝大多数,劳动强度大,职工工资普遍偏低,工人稳定性低,熟练工跳槽频繁,特别是到了生产旺季,同类企业相互挖人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即使是日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仍存在用工紧张问题,像今年年初浙江等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贾艳敏说:“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行业工会联合会通过‘上代下’的方式选派代表,与企业方进行协商,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工会代表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可以大大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近几年来,我们各级产业工会结合实际,在一些产业集群和商贸、餐饮企业集中的区县、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培育了一批典型。”
“比如浙江温岭市新河镇羊毛衫行业,从2003年起,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指导,镇(街道)组织实施,行业协会、行业工会具体运作,企业主、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浙江温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之路,已经平稳走过了八个年头。职工工资的平均涨幅都在6%—18%。温岭经验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确实,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体制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难题的一剂良方。张鸣起指出,“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共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9801份,覆盖企业7.8万个,覆盖职工443.8万人。”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为核心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使越来越多的一线职工体验到,工资集体协商,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方式给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
3.协调劳动关系各方的共同职责
认真分析当前劳动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尽快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推行了上百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在我国发展仅短短十几年。成绩不容忽视,困难和挑战更该从容面对。
“工资集体协商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张鸣起如是说。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提高低收入职工群体收入,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特别在当前,着眼于推动建立“党政主导、三方指导、工会力推、各方配合、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工作格局,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共同推进。
马兰翠认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加强立法是关键。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早在2007年9月通过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在全国首次以工资集体协商地方专项立法形式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条例实施三年来,对于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贾艳敏认为,当前,要加快《工资条例》的立法进程,现在社会各界对此充满期待。要加强源头参与,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和配套政策出台,为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她同时认为,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知名度”,树立“工资薪酬靠协商”的理念,增强劳资双方主动协商的意识。认识提高了,行动自觉了,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工会推动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重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也对工会自身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张鸣起认为,对于工资集体协商中普遍存在的基层工会干部“不敢谈”、“不会谈”问题,应该积极探索基层工会主席社会化的新路子,通过“上代下”的方式,解决好基层工会主席端着老板的“饭碗”,不敢协商的问题。
“河北省2001年开始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制度,目前全省已经有760多名专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发挥了很好作用,效果非常好。”马兰翠认为,选聘专职工资协商指导员,受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委托,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直接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职工代表“不敢谈”、“不会谈”的难题,应该积极推广。
经济建设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彰显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工资集体协商其路漫漫,任重道远。(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