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井韦 摄
排名前20企业无一盈利 涉嫌非法裁员事件不断发生
这个冬天,对于团购行业来说显得尤其寒冷。
就在今年夏天,看上去,中国的团购行业还处在高速发展之中。城市的写字楼、各大高校的宿舍里,无数年轻消费者点击着一个又一个团购网站,下载着一张又一张团购信息,互相分享着彼此的团购心得,可仅仅三四个月过后,团购网站便深陷“寒冬”。
“冷”的程度通过一组数据显现了出来:一淘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底,国内的团购网站中有超过两成(20.5%)网站近一个月已经没有更新商品,也就是说截止到10月底,我国5000多家团购网站中有超过1000家团购网站已经停止更新、网站改版或者关闭。
记者留意到,几个月前还随处可见遍布地铁公交站的团购网站广告,现在也近乎绝迹。
团购网站怎么了?行业发展遇到哪些瓶颈?未来是否还能迎来春天?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问题进行了走访。
寒冬来临裁员不断
11月28日,继国庆前首批两名被裁员工劳动仲裁胜诉之后,第二批7名被裁员工劳动仲裁案件当日再次胜诉。窝窝团因没有证据证明员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海淀劳动仲裁委认定构成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被判令支付双倍经济赔偿金。
这些和窝窝团发生裁员争执的员工是最早感受到团购网站寒冬的一批人。而且不是唯一的一批人,9月份,包括窝窝团、团宝网等网站都先后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优化”行动。团宝网被曝裁员逾50%,而窝窝团的裁员比例或将高达70%,仅山东就有菏泽、聊城、枣庄等7个城市分站被裁撤。
高朋网于今年3月份高调上线,曾花费巨资挖人,然而仅半年过后,它却不得不开始宣布裁员。
最近的一起大规模裁员则是24券团购网站。该公司抚顺站的员工李倩告诉记者,“公司总部通知10月底撤站,11月2日派人跟我们谈,只补半个月的底薪。”24券抚顺站的员工底薪是1400元,半个月就是700元。3天里,14个员工里有一半签订了离职协议。
迅速而且大规模的裁员是这个冬天团购网站都在做的事,这几乎让所有的团购网站都遇到了人事纠纷,涉及的员工们纷纷将这些团购网站告上了法庭。
中国电子商务法律委员会委员赵占领代理了包括高朋、窝窝团等多家团购网站职工离职纠纷,在他看来,现在团购网站裁员速度和跑马圈地时一样疯狂。
除裁员外,他们的广告投放量也大幅度缩减,来自第三方媒体监测公司的数据显示,从今年7月份开始,“烧钱”的国内团购网站开始陆续停止投放广告,整个团购行业的广告投放金额由之前的超过1.6亿元直接降到1亿元以下。进入8月,团购网站的媒体广告投放额再创新低,降到了6000万元左右。
满座网总裁冯晓海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所有的团购网站都在采取措施,这里包括裁员、压缩成本和业务转型,全部在减少广告投放,其中主要是减少线下广告。”
“自己把团购做坏了”
“排名前20名的团购网站没有一家盈利。”冯晓海向记者透露了行业内部的“秘密”,但他坚持认为团购本身的盈利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他说,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帮合作商家销售,拿取佣金,还有就是广告。
和大多数互联网盈利模式一样,团购发源于美国,鼻祖是美国的Groupon,该公司今年的成功上市给国内众多“学徒”带来了极大振奋,也吸引了更多资本的注入。冯晓海回忆,当时一下子风起云涌了很多团购网站,都想着圈钱上市。
团购市场似乎是一个黄金万两的处女地,众多投资者开始一窝蜂地进入,租借几个办公室,招来一些市场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配上基本的办公设备,一家团购网站公司就这样诞生了。不完全统计,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就出现了5000多家团购网站,他们还纷纷把触角从北京、上海伸向了抚顺、南通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并且不计成本地利用各种渠道打广告,手机、地铁站、公交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