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嵩绘(人民图片)
最近,山东省菏泽市政府再次向社会公布67名“一把手”电话。这是继2008年、2009年两次公布当地政府部门单位“一把手”电话后,第三次把这些“重要”电话号码刊登在当地报纸和政府网站上。
菏泽市向社会公布“一把手”电话的做法已经持续两年多,实施效果如何?干部和群众如何看待?作为一项制度能否坚持下去?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亲自接听管什么?
接听数量不是硬指标,落脚点是转变作风
菏泽市7月初向社会公布的67名“一把手”的电话,公布项目包括部门职能,主要领导办公电话、手机,以及辅助电话等。
菏泽市政府督察室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了部分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主要负责人,菏泽市政府重新公布了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的电话。中央、省驻菏单位、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一把手”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在内。
据了解,菏泽市公布“一把手”电话,始于2008年3月。为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市政府推行工作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要求各部门公开服务承诺,对符合政策规定、事实清楚的当日内办结;需要调查取证的,两日内办结,特殊情况三日内也要有办理结果。“公布部门领导电话,是为保证这两项制度有效实施采取的硬办法。”
“硬办法”怎样硬?市政府文件中规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晚上11时前不准关闭手机,“要亲自接听来电,不得将来电转给下属部门或科室,不得寻找客观理由推辞,更不能拒绝接听”,“要态度平和,耐心细致,认真解答,不得推诿,”并在2个工作日内向当事群众反馈办理情况。此外,要确保辅助电话有人接,事情尽快办。
为防止有的负责人接听电话流于形式,市政府还要求从群众反映问题中选择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问题或案件,确定为市政府全程督办的案件,在督办过程中对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督察室有关工作人员说:“接听电话数量和接听电话率并不是考核的硬指标,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目的所在,落脚点是转变政府机关作风,提高老百姓的满意率。”
打来电话说什么?
多为咨询电话,有人认为分散领导精力
“一把手”电话是否畅通?7月27日,菏泽市政府督察室、市监察局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与当地媒体联合开展了一次突击调查,时间确定在当日晚8时至10时。电话拨打一圈下来,多数部门单位负责人电话畅通,其中22个部门单位的电话存在未接听或关机等问题。无法接通电话的单位和负责人名字,第二天刊登在当地报纸上。市政府要求这些单位要写出书面说明,报市政府督察室。
督察室工作人员说,类似的暗访已经不止一次。仅在2008年公布“一把手”电话的半年多时间里,就进行过三轮暗访。由于公布“一把手”电话的同时又公布了辅助电话,电话接听率和所反映问题的办结率均达到了100%。“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各部门负责人共接听了大约3.6万个电话,其中咨询类的电话约占八成,其他的都是反映群众遇到的难题。”
菏泽市农业局局长张钢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布部门“一把手”电话,有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特别是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容易反映解决。他说,自己的电话公布后,一开始群众来电较多,后来就很少了。公布的部门辅助电话,也起了作用。群众来电,大多是咨询。半个月前,菏泽经历一场大风雨,不少农民玉米倒伏,第二天先后有8个农民打辅助电话,咨询该如何处理倒伏玉米。
市政府、公安、民政等部门,成为接听电话较多的部门。有的工作人员介绍,最多的时候,局长一天能接一二十个电话,工作压力加大了不少。特别是一些电话仅是一般的咨询,完全没有必要打给“一把手”,客观上也分散了领导精力。
此外还有一些骚扰和推销电话,让一些部门“一把手”很是头疼。主要是北京打来的推销书和画册的电话。“现在看到‘010’区号的来电,一般不敢接。”这位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