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透视官员自封弱势群体现象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08日 双击滚屏
核心提示 

   据日前一项相关调查,45.1%的受访党政干部自认属于“弱势群体”,引发网民热议。"官员也弱势"?乍听令人诧异,细思量,此“弱势”非彼弱势,有着不同传统的意义和内涵,其更多指官场“潜规则”、日渐强大的网络监督等因素。这反映出中国转型期的官员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某种认知,更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其实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还是官员自认弱势,相通的一点即皆源于一种不确定感。而要扭转这一情势,唯有进一步致力社会的公平公正建设。

官员为何“自封”弱势群体?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弱势”调查(资料图片)

   调查:45.1%的受访党政干部自认属于“弱势群体”

    官员“弱势感”从何而来

    官员“弱势”心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官员成了“惊弓之鸟”,生怕因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二是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三是公务繁杂,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又要有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四是一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有限,在物价尤其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只能“望房兴叹”。 >>详细   

    专家解析“官员也弱势”背后深层原因

    针对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及公司白领等“精英阶层”自认弱势群体这一现象,专家分析指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的程序的缺乏是当下中国不安全感产生的源泉。另外,“弱势”是相对的,你在这一个环节强势,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能是弱势,而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使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弱势”心态自然蔓延。 >>详细

   

剖析官员“自感弱势”的是与非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官员也弱势?(资料图片)

    正方:好事!

    法治社会需要更多的“弱势官员”

    无论是官员对权力的敬畏,还是他们对政绩的压力,其实都是法治社会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民众对官员群体的整体期望。官员对行政权力抱有敬畏之心,才会将权力监督当作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官员对改善民生感到压力,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反方:坏事!

    官员“弱势”心态值得警惕

    部分官员的“弱势”感可能给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一是认为官途渺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怠工;二是千方百计拉关系,靠近主要领导,努力实现从边缘人到中心人的转变;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如适当的时候经商办企;四是对社会不满,非议时事,制造矛盾;五是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甚至转投宗教或邪教。无论哪一种可能,于社会都绝无利好。 >>详细

    

如何应对官员的“弱势心态”?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有利于官员建立良好心态。(资料图片)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能抗压、有担当

    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这是时代的使命: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工作好做又难做,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现实的要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难题、破制约,需要更加奋发进取,而却有一些干部精神不振、心态失衡,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 >>详细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   

    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的程序保证人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有确凿的制度可以依靠,可以不用畏惧权和利的干扰。在竞争和资源的分配中,就如同奥运会一样,不因运动员的种族、出身、国籍而遭遇排斥,每个运动员都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可凭借自身的能力通向成功的彼岸,不因个人的关系网络、人脉资源和权势地位,每个人都可以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追逐梦想、获得安全感。>>详细

    社会公平公正是消减弱势心理蔓延的良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华调查:五名花季少年之殇应唤醒什么?
下一篇:中国网事:“最嚣张房地产公司”在信访局殴打群众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发改委]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负责人就建立规范基本
[时政要闻]聆听中国人权事业的前进足音
[政策法规]国办印发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药物采
[时政要闻]珠宝鉴定书乱象调查:不经检验乱发证书
[时政要闻]专家建议国考公开计分标准和答案以方便
[时政要闻]社会感染“幻丑症” 7成人叹以貌取人致
[时政要闻]误传金庸去世 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下课
[时政要闻]外交部多位司局级官员调整 “60后”渐成
[时政要闻]北京今年出现征兵难 清华首现研究生入伍
[时政要闻]早班车:俄军机“半路杀出” 逼停日美军
[时政要闻]现场目击:秘鲁救援倾覆渔船 被困中国船
[时政要闻]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时政要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